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临港智能制造联培基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基地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临港智能制造联合培养基地” (以下简称“临港基地”) ,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与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合作设立,基 地建在临港,是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落实国家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服务于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面向上海市智能制造产 业技术研发与转化需求, 并支撑临港地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相关学科优势,而特设临港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招收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
“临港基地”在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学校-基地-企业”三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培养,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锻 炼与提升。至今已有 200 余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基地学习,已有毕业生 100 余人,基地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欢迎。目前, 基地已组建 80 余人的校内导师与行业导师联合指导团队, 2022 年录取全日制专硕生 50 名。
二、报名条件及招生计划
学生须符合上海交通大学相关招生要求(具体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基地2023 年计划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50 名,具体如下表:
招生依托学院 | 招生专业代码 | 招生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代码 | 研究方向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085500 | 机械 | 04 | 机械工程 (临港智能制造联培基地)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085800 | 能源动力 | 03 | 动力工程 (临港智能制造联培基地)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085800 | 能源动力 | 08 |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临港智能制造联培基地) |
三、培养方式
本项目采用“双师指导+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成果”的培养方式, 以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实施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项目制”培养模式。
1. 联培基地组织师资开设基地特色课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
2. 学生第一学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内学习; 其余时间在联合培养基地(临港智能 制造基地) 学习、科研直至毕业,校内不再提供宿舍。
3. 校内的优秀教师作为校内导师, 与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即“行业导师”组成“双导师组”共同指导;
4. 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开展课程学习、开题、中期考核以及论文撰写,并申请答辩。
四、学习年限与学位授予
本基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标准、学习年限、学位要求与招生院系同专业的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完全一致。
1. 学制: 2.5 年。
2. 学费:参见学校财务处网站公示。
3.学位要求: 在规定学习期限内,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 学位论文
答辩通过,并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条件并通过学校学位评审者,授予毕业证书、学位证 书。
五、条件保障
联培基地提供津贴、日常生活配套及管理等条件保障:
1.基地食宿:在基地培养期间,基地为学生提供食宿保障(费用自理)。
2.津贴: 在基地培养期间, 基地根据相关标准为学生发放津贴, 津贴中包含食宿补贴。
3.奖助学金: 基地学生与校本部在校生相同, 正常享受学校和国家相关奖助政策,发放标准按照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六、招生咨询方式
1、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
季老师, 021-54740296,dannie_jee@***.cn
2、招生依托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倪老师 021-34207253me-yanjiaob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