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英语专业(丝路班)专业

日期:2022-12-16 17:52


一、专业定位

英语专业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英语是国际交流中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使用技能、英语相关的文化知识是本专业基本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英语专业本科生还应学习英语所承载的大文科基础知识以及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方向的理论知识,提升跨文化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国际翻译学院英语系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形成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教育于一体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国际翻译学院英语专业(丝路班)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为了顺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紧迫需求,我院设立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的“大文科”教学改革创新试验班,简称“丝路班”。通过贯彻大文科、双外语、开放式的培养模式,英语专业(丝路班)旨在培养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扎实的双外语能力、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学术思维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高校及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院所输送学术型人才,为政府机关、跨国企业及国际组织输送未来的领军人才。

三、培养成效

英语专业(丝路班)着重培养学生宽口径的人文视野、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双外语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思维,形成鲜明的“大文科、双外语、开放式”办学特色。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英语专业(丝路班)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具备优异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英语达到专业八级水平;

2. 具备全面而系统的外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语言学、翻译、国别区域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知识体系,同时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文科知识结构(涵盖历史、宗教、政治、社会、哲学、教育、传媒等领域);

3. 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具备第二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当于专业四级的第二外语水平;

4. 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具备优异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5. 在外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储备,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四、主要课程设置

1.专业基础课:当代社会问题沟通I-IV、英文写作I-IV、英语时文选读、英语语音、英语语法。

2.专业核心课:文学话语研读系列课程(英语戏剧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经典散文选读、英语经典小说选读)、历史话语研读(古文明-文艺复兴)I-II、历史话语研读(宗教改革-二十世纪)I-II、当代社会问题研读I-IV、语言问题研读I-III

3.专业提升课:

(1)全球社会与中国、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研究导论、高效沟通、欧洲思想精粹;

(2)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比较文学、英国文学经典的跨文化阐释、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浪漫主义诗歌与诗论、非虚构创作、小说与诗歌创作;

(3)词汇学、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批评性话语分析;

(4)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美国研究、欧洲研究、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东亚研究、中东研究、拉美研究、国际事务与区域研究I-II;

(5)翻译概论、英汉语言对比、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翻译批评与赏析、翻译技术与管理、专题口译、交替传译I-II、创意写作与翻译、对外汉语教学导论

五、师资队伍

英语系现有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及助理教授10人,讲师6人。英语系师资队伍强大,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教师的研究方向包括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口笔译理论与实践、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在传统方向和新兴交叉方向上都取得了大量前沿成果。

六、教学条件

国际翻译学院教学资源丰富,语音室、连传室、同传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