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杰出人才,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曾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 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72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95人,专科生972人,硕士研究生197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0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和2名长江学者,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
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过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1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凝练了“转战陕北红色文化” “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了--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创新城校区规划3540亩土地打造独一 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首期1180亩土地已无偿划拨到位,建设资金已列入榆林市财政预算,2021年9月举行了榆林学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新校区开工仪式。2022年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考核答辩,被纳入“十四五”大学设置规划,吹响了更名大学的集结。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努力奋斗。
二、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为榆林学院,英文名称为“YulinUniversity”。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现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单位、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第三条榆林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国标代码为11395,设置有政法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722人。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
第四条学校主管部门为陕西省教育厅,办学性质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学生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学校准予毕业并颁发榆林学院毕业证书;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榆林学院学士学位,并颁发证书。
第五条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实施“阳光工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榆林学院设立招生委员会,负责审议招生章程、招生政策、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研究和决策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宜。招委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分管规划、教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纪委纪检监察室、规划处、教务处、招生办、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绥德师范校区负责人、教师代表(2人)、学生代表(学生会主席1人)、校友代表(1人)组成
第七条招生办公室是学校常设的招生工作机构,负责学校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
第八条学校招生计划由教育部批准,根据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要求,不断促进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公平,优化学校生源结构,统筹考虑各省考生人数、生源数量与质量、各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等因素,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生源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
第九条我校2022年拟面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具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为准。
第十条我校设置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数为普通本科计划数的1%以内。
第四章录取原则
第十一条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招办(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监督,学校负责”的原则,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组织下开展本校分省招生录取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和招生政策规定确定投档比例
第十三条各专业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对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参考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我校不做额外限制。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制定的高考加分优惠政策,我校无特殊要求。
第十四条普通文理类专业以考生专业志愿为依据,按照“志愿清”方式确定专业,即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第一专业志愿未满足的考生,依次考虑其第二及后续专业志愿;考生分数相同时按照所在省(市、自治区)排列的位次先后顺序进行录取,若所在省(市、自治区)没有排列位次的,依次按照语文、数学、综合、外语的单科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不满足专业录取条件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可调剂录取到其他缺档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
第十五条对于其他有选考科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若某些专业按选考科目录取生源不足时,参照该省级(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体育、艺术类考生录取原则:承认生源所在省组织的专业课统考成绩,录取原则为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均达到省控制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按文化课成绩位次高者优先录取)。各省级招生机构如有特殊规定,同时执行各省级招生机构的特殊规定。
第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H)”、“石油工程(081502H)”的录取原则为仅招收有志愿考生。
第十八条学校认可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有关规定,并按加分(或降分)后的成绩排序录取。
第十九条报考职业教育单招本科的考生,须参加我校与联盟院校组织的对应专业技能考核且考核成绩合格,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若文化课成绩相同,按照专业技能考核总成绩由高到低录取,文化课及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均相同,则按照文化课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顺序,由高到低录取。
第二十条学校各专业原则上对考生外语语种不做限制。新生入学后,各专业公共外语课统一开设“大学英语”,请其他外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第五章新生入学与收费标准
第二十一条我校录取的新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须在开学报到前持有关证明向我校教务处请假,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未请假、请假逾期或未办理保留学籍手续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十二条学校在新生入校后三个月内进行资格复查,凡不符合招考条件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
第二十三条学校严格按照陕西省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四条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专业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形式并举的资助体系。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学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对以榆林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我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未尽事宜,以教育部和各省招生政策为准。
第二十七条本章程适用于榆林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和全日制普通专科招生工作,由榆林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联系方式
榆阳校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51号
邮 编:719000
咨询电话:0912-3896517
学校网址:https://www.***.cn/
招生网址:https://zsxxw.***.cn/
绥德校区地址:陕西省绥德县名州镇镇定北街150号
邮编:718000
咨询电话:0912-5658051
三、专业介绍
(一)体育教育
1.培养目标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当代中小学要求,胜任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具备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
2.主要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球类、田径、体操、武术、跆拳道运动、射艺等。
3.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4.专业特色
注重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实践,培养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及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及相关领域中,从事大众日常健身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从事各类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工作,从事商业性体育场馆、体育协会及大众健身俱乐部的服务、经营与管理工作,从事健身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等工作,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社会体育导论、体育产业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体育经济学、全民健身概论、运动技术专项理论与实践、游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户外运动、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
3.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宜在各级体育行政、事业单位、厂矿企业俱乐部、社区会所、体育产业部门、体育场馆、健身中心、宾馆饭店及旅游部门的康乐休闲中心,各类学校等部门工作,部分毕业生还能成为体育私营企业主,直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和财富。
4.专业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习,通过各种比赛活动及社团常规性活动,努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其健身指导技能和组织策划中小型体育赛事等技能的提升。
(三)小学教育(本科)
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广泛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小学教育工作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2.专业特色:本专业秉承百年师范精神,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全科型教师。课程从“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理念出发,体现“两主三辅”的特色。学生在精通语文、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同时能胜任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艺术学科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具备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素养,培养一批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小学教师。
3.政策支持:绥师校区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免学费。其中属于低保户、贫困户子女的学生,学费、住宿费、实习实训费全部免除。取得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按《委托培养协议书》带编制分配。
4.主要课程:小学课程与教育论、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国教育史、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设计与实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等。
5.毕业去向:到小学补充各科教师,在小学教育研究机构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工作。
(四)学前教育(本科)
1.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传承百年师范精神为宗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教育技能和艺术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专业定位理念新,实行“院园一体,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学生在幼儿园的实训力度,实施实践教学与实境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前景好。
3.政策支持:绥师校区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免学费。其中属于低保户、贫困户子女的学生,学费、住宿费、实习实训费全部免除。取得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按《委托培养协议书》带编制分配。
4.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外国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美术、声乐、钢琴、舞蹈与形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理论、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等。
5.毕业去向:在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等单位任幼儿教学工作。在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及卫生保健部i门等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工作。
(五)音乐学专业
音乐学专业正式成立于2004年,专业代码为050401,授予学位为艺术学学位,现有在校本科生361人。
1.培养目标:音乐学专业面向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音乐艺术活动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教师教育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能根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方面知识与技能,解决音乐教育教学及音乐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音乐节目编排与表演等问题,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胜任中、小学校、群艺馆、厂矿及企事业单位教学、研究、创编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
2.专业定位:音乐学专业保持师范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系统的音乐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和教师职业素养,能够在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并能在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音乐领域相关工作。
3.专业特色:本专业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同时能够将陕北音乐文化融入到相关音乐活动及教学中,通过成立陕北民歌兴趣班、陕北民歌合唱团等不同的方式传承和弘扬陕北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发挥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教育及表演艺术人才
4.主干学科:音乐学、艺术学、教育学
5.主要课程:基本乐理、钢琴、声乐、视唱练耳、舞蹈、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和声学、合唱指挥、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器乐选修等。
6.就业去向: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可从事音乐教育领域、音乐研究、文博艺术管理、群众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教育和科研等,以及政府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在相近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六)舞蹈学专业
舞蹈学专业正式成立于2009年,专业代码为130205,授予学位为艺术学学位,现有在校本科生130人。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教学和创编能力,能在各中、小学校、群艺馆、厂矿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创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定位:舞蹈学专业保持师范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系统的舞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和教师职业素养,能够在中小学从事舞蹈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并能在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舞蹈、音乐相关工作。
3.专业特色:本专业长期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开设师范技能、应用舞蹈方向,学生毕业后大多成为中小学音乐舞蹈课程教学骨干和艺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4.主干学科:舞蹈学与音乐、艺术学理论、教育学。
5.主要课程:芭蕾舞基础、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编导、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教学法、陕北民间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
6.就业去向: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能在各中、小学校、群艺馆、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创编,以及政府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艺术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 步在相近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土、博士学位。
(七)视觉传达设计(校级一流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式成立于2005年,2013年之前专业名称为艺术设计,专业代码为130502, 授予学位为艺术学学位,现有在校本科生176人。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系统掌握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面向于地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能够胜任广告公司、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广告宣传部门、规划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文工作等的多面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定位: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在设计创新、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相关综合能力得到深入地学习与全面锻炼、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和技巧的应用型人才。一部分学生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另外一部分毕业生考取各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理论层次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3.专业特色:本专业长期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开设平面设计、传媒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广告公司、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广告宣传部门、规划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文工作等的多面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主干学科: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5.主要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概论、设计简史、书籍装帧设计、计算机设计基础、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图形创意、印刷工艺、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宣传画册、广告影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
6.就业去向: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可胜任广告公司、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广告宣传部门、规划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文工作等,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科研、开发和艺术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在相近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八)英语
专业介绍:英语专业开设于2003年,专业代码为050201, 授予学位为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具有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英语交际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英语教学的能力、英语活动的组织能力、英语教研的初步能力以及英语涉外的基本交际能力,能在教育、文化、外事、经贸、商务、科技等领域从事英语相关工作。英语专业开设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等研究方向课程。
(九)翻译
专业介绍:翻译专业开设于2014年,专业代码为050261, 授予学位为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能够胜任外事、商贸、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中-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十)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发展,服务于陕西及周边省市社会经济建设,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着眼国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与较高程度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尤其能够在榆林市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 理论宣传以及党群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学、政治学、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选读、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等;同时开设教育实习、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见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
就业方向: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及专业综合素质实训,培养具有能在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理论宣传以及党群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1)立足社会,市场、学生需求,设置两个培养方向;
(2)强大的培养师资,思政理论课教师“一对.一”师徒培养模式;
(3)依托考研,教资考试推动教风、学风建设, 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发展;
(4)构建科学合理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与地方中小学教育结合优势,多方协同育人;
(5)汲取陕北历史文化与红色革命基因,彰显人才培养的文化自信。
四、考生问答
1.请问贵校属于何种性质院校,2022年招生生源范围如何?
答:我校是陕西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我校2022年面向陕西,河北,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请问贵校录取规则如何?
答:普通文理类专业以考生专业志愿为依据,按照“志愿清”方式确定专业,即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第一专业志愿未满足的考生,依次考虑其第二及后续专业志愿;考生分数相同时按照所在省(市、自治区)排列的位次先后顺序进行录取,若所在省(市、自治区)没有排列位次的,依次按照语文、数学、综合、外语的单科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不满足专业录取条件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可调剂录取到其他缺档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体育、艺术类考生录取原则:承认生源所在省组织的专业课统考成绩,录取原则为文化课成绩和
专业课成绩均达到省控制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者,按文化课成绩位次高者优先录取)。各省级招生机构如有特殊规定,同时执行各省级招生机构的特殊规定。
3.请问贵校对考生外语语种有何要求?
答:学校各专业原则上对考生外语语种不做限制。新生入学后,各专业公共外语课统一开设“大学英语”,请其他外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4.请问贵校今年的收费标准是多少?
答:学校学费标准严格执行陕西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的收费标准和规定执行。
5.请问贵校在开放办学和产教融合方面有何举措?
答: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产学研合作。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1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4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榆林市榆林中学等几十所学校、108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了158家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6.请问贵校有哪些特色专业?
答:目前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实用技能型) :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省级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省级一流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旅游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英语。
7.请问贵校对转专业有何要求?
答:按照我校学籍管理规定:本科新生入校一学期后根据其学习情况,按相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8、请问贵校公费师范生的招生专业、培养模式、报考条件是什么?
答:本年度起我校面向陕西省招收200名公费本科师范生(榆林市县两级负责带编制分配工作,并承担学生四年学费),其中小学教育专业80名,学前教育专业120名。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由我校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用1+2+1 (绥德师范校区第一年和第四年,校本部第二年和第三年)模式执行。凡2022年陕西省文理类考生高考分数达到第二批本科控制线均可报考,招生批次设置为提前批次,考生被录取后须与榆林学院和榆林市教育局签订《培养协议书》。
五、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51号
邮编: 719000传真: 0912-3893980
电话: 0912-3893980 0912-3896517
更多详情:https://zsxxw.***.cn/ylxybkzn2022/mobile/index.html#p=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