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简介

日期:2022-12-17 09:56

上海理工大学 2023 年艺术类专业简介

我校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艺术类专业对接国家、上海文化发展战略, 借助上 海理工大学学科平台,依托出版印刷行业优势,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强调艺术、科技、 文化的交叉融合。培养有理想、信念强、文化素养较高、国际视野广阔、创新意识良好 的有“新工科”“新文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

我校艺术类专业包括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 5 个专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设计是上海市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出版印刷行业的支持下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 定位和特色, 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本科教 育高地(2007 年)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项目(2017 年) 、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 (2019 年)、上海市产教融合项目(2019、2020、2021 年)等成果。

近年来, 专业教师连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 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江南文化研究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 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指导学生作品取得国际著名大赛、国家教指委指定 国家级省部级大赛奖项数百项。

我校 2023 年艺术类专业拟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包括动画、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 5 个本科专业。实际招生专业以各省级招办公布的招生 专业为准。

(一)动画

动画专业成立于 2006 年,下设两个专业方向:二维原创动画和动漫衍生品设计。

专业特色: 动画专业自开设即确立了“立足民族文化, 面向国内外人才市场, 走具 有专业特色的动漫教育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通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积极探 索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二维原创动画人才为办学脉络,拓展办学思络, 发展动漫衍生产品, 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专业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人才培养要求, 按 照学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 经不断创新与实践探索, 形成了 多学科融合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教学特色。在产 学研方面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央视动画制作部、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米粒影业等设有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加了中加国际电影节、 法国里昂动画节、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厦门国际动漫节等中外大赛, 拓展了学生 的国际眼界。

专业具备多种系统设备和实验室, 包括版画、陶艺、材料、摄影、定格动画、二维 动画和影视后期技术等多个实验室。专业共有教师 12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 讲师 7 人、助教 1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和有留学经历的教师约占 80%。专业建立了合理 的师资队伍模式, 组建了动画基础教学团队、动画专业教学团队、影视后期技术教学团 队和理论研究教学团队。

主要课程:漫画创作技法、视听语言、卡通雕塑、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 网络动画、动画声音、动画剧本创作、二维动画片创作、三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动 漫创作等。

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结构和行业结构悄然改变, 消费观念和人们的行为习惯的转变, 在这一时代本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就业方向大致有数 码影视机构、电视台、动画公司、游戏公司、广告传播公司、网络公司、玩具设计和动 漫衍生产品行业、出版印刷行业,以及媒体艺术制作和企事业单位设计策划部门等。

(二)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 2021 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称号, 具备学术型学位和全日制专业学 位两种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下设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出版物与品牌设计方向 2 个专业 方向。

本专业对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聚焦上海“设计之都”建设需要,依托国家新闻出版 总署与上海市共建平台及深厚出版印刷行业资源优势,围绕跨媒体出版物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强、文化素养高、国 际视野广阔有“新工科、新文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以视觉语言为核心,围绕出版传媒领域媒介交叉融合的多维视觉设计,  多学科融合发展,创新媒介融合出版一体化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拥有一批优秀师资队 伍, 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艺术设计院校, 教学和科研能力强, 多年连续获得国家艺 术基金、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江南文化研究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等 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带领专业学生获得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 国际级设计学奖项上百项。建设了招贴设计、企业形象设计、装帧设计、纸制品创意设 计等一批上海市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同时依托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 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上海市产教融合项目构建了跨媒体视觉设计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学院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基础上建立了跨媒体出版物设计、创意纸品设计、 XR 虚拟现实等专用实验室。与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 每年均向世界 500 强、国 内龙头企业、网络游戏公司、外商独资广告设计公司推荐毕业生并成功签约。专业围绕 数字媒体设计领域构建了“核心课程+职业素养”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配 合当今全球网络化进程, 积极拓展 VR、AR 虚拟设计领域, 为后续国家 5G 战略的部署提 供跨媒体设计核心需求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层层递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注 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并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重点院校学科知名教授的工作坊学习机会。 近年来学生读研和出国留学比例不断升高, 深造院校包括清华美院、南京艺术学院、伦 敦艺术大学、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等国内外著 名艺术院校。

主要课程: 设计思维与表达、图形创意设计、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企业形象设计、 多媒体出版物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交互媒体创意设计、虚拟三维设计、影视广告制 作、装帧设计、招贴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纸制品创意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能力强、审美素养高,较能在专业设计 机构、广告公司、出版行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视觉设计、传统平面设计、 广告创意策划与设计、设计管理、艺术教育等工作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三)环境设计

本专业下设景观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 2 个专业方向。

环境设计是研究有关人类生存与安居设计的应用学科, 集艺术性、实践性、科学性 于一体, 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体, 综合运用艺术方法与工程技术, 进行建筑景观、建筑 室内及城乡环境等设计。环境设计是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设计学学术学位、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师资力量雄厚, 师资队伍中教授、副教授及拥有博士学位者 超过 60%,每年均为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培养大批优秀毕业生。

专业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不断创新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 色, 人才培养水平位居上海市前列,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科教+产教双融合的环境设计 教育改革与实践”获 2021 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主持承担 17 项国家基金、省部级基金及省级政府重点课题研究项目, 对接现代创意产业及行业前 沿需求,工文渗透、学科交叉, 形成了设计创意与工程技术一体化的创新设计特色优势, 在城乡人居环境设计、传统村落保护更新设计、绿色节能与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人工 智能与智慧城乡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研究教学, 取得丰硕成果。本专业学 生作品先后入围全国美展,荣获国内外设计大赛及省部级优秀设计金、银奖 30 余项, 多项设计项目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重要媒体报道。本专业与 国内著名设计机构联合组建了一批设计创新院所, 形成立足上海、辐射周边、服务全国、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设计创新实践平台。

主要课程: 空间设计、中外建筑史、环境设计概论、居住空间设计、工作空间设计、 餐饮空间设计、商展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原理、独立住宅设计、风景建筑设计、居住区 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滨水景观设计、传统建筑传承与创新、景观构造设计、专业 实验性设计、主题空间研究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艺术修养高, 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强, 能在设计机构、科研 部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创新型设计 人才。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

(四)产品设计

本专业面向制造强国、数字经济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 为指导思想,  “科技赋能产品”为导向, 构建产品整合创新能力和系统创业思维。专业  强调设计思维与新场景、新技术的融合, 问题解构与跨学科设计方法的配合, 制造工艺  与新材料、新结构的结合, 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创新视野和传统文化底蕴, 具有现代设计  知识和设计洞察能力, 能从事先进制造产品与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 并参与未来高  技术环境和复杂系统下的社会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设计人才。专业于 2007 年获得上  海市唯一以专业认定的本科教育高地, 2021 年先后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  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师资团队中 70%为副教授以上及有海外经历的博士,近  年来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 教育部人文社科及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共十余项。

专业特色: 本专业坚持“智能技术+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 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全 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及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长三角高端医 疗装备创新联盟和“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的优势资源平台, 与上海江南 文化联盟、宁波智能研究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义乌人工智 能研究院、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上海研发中心等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 推进工、文、艺深度交叉融合, 形成围绕“智慧健康、智慧出行、智能生活”三大模块 的专业特色。专业拥有占地面积近 300 平米的工业设计模型室, 与有关合作单位共享数 字传播、神经与康复工程等领域的重点实验室。近年来, 专业师生在国际及国内省部级 以上设计类竞赛获奖共计百余项,获批实用新型以上专利 30 余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 项目 10 余项。

主要课程: 产品造型设计、工业设计史、交互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与产品开发、 智能产品设计、康复医疗产品设计、汽车工业设计基础、设计心理学、设计思维与表达、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模型制作方法、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市场定位 及战略分析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面向智能化产品行业、互联网及用户体验行业、先进制造业、 系统设计和服务设计产业等创新领域行业, 从事设计管理、产品经理、智能产品设计和 开发、用户体验设计、数字交互或人机交互设计等相关工作。专业同时为毕业生营造创 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鼓励自主创业, 结合当下科技发展催生的新技术、新 材料和新工艺,融合新场景和新需求,为产业注入新创意、新方法和新模式。

(五)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专业是以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视觉设计、材料工艺和品牌传播为研究内 容,融合市场营销、设计心理、文化审美和行销推广等方面知识, 研究包装设计与产品、 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包装形态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 是一门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 合的综合学科。本专业将培育全流程、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为目标, 在突出学校“工文 艺融汇”特色的基础上, 注重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面向包装设计及相关领域, 培养 具有交叉学科基础和创意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包装设计艺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一支优秀师资队伍, 多项师生设计作品荣获省市级、国家级 大奖,配套的专业设计教室、实训室、创意设计实践基地可满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 专业与国内知名的上海界龙、上海点派等艺术设计公司共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 为学生 的实习就业提供保障。

主要课程:包装设计 B (1)  (纸盒结构与单体) 、三维虚拟设计、包装材料学、包 装设计 B (2) (系列包装) 、IP 文创跨界设计、包装成型工艺、运输包装、印刷工艺与 技术、包装标准与法规、智能包装设计、包装系统设计实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招贴 与广告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包装设计企业、企业包装策划部门、广告设计公司 从事各类包装艺术设计、包装视觉设计策划、包装设计与营销、包装结构设计、包装造 型设计与制造、包装工程等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