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和东华大学哪个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好(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东华大和福建师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2022-12-27 11:09:12解决时间:2022-12-16 13:38

最佳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和东华大学哪个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福建师范大学和东华大学各排行榜,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分数线,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东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服装领域,培养具有艺术人文素养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合艺术、技术学科,实现具有服装设计与服装版型及成衣制作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相关服装某一领域具有专长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品牌服装设计、服装流行预测与应用、针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技法表现、专业基础工艺、服装效果图技法、专业交叉创作实践、立体塑型技术、毛皮服装设计、运动装设计、内衣设计等。
实践环节
传统实践课程:
手工印染制作、服装企划案电脑实训、专业考察、设计实习、毕业创作实践、毕业调研、毕业展览等。
特色实践课程:
鼓励学生多参赛的实践课程:服装设计大赛创作、设计实习1(参赛实践);针对校企合作及专业交叉的课程:专业交叉创作实践、DT数绘艺术创作与产品应用等课程;针对国际交流的实践课程:国际服装前沿设计(国际合作集训式课程)及针对就业的作品集制作指导等课程。
专业特色
该专业依托地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坚持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并重,开展国际合作设计课程,目前与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的各大院校合作,将服装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学与社会、市场结合,培养从事服装设计与策划和服装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逐渐形成适应社会需要、重创意、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学生经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能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理解设计的概念,掌握设计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国际时装的最新信息贯穿于课程中。通过学习,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该专业已在国内外形成相当的影响力,与国外几十所服装设计院校建立了交流关系,十几家国内外著名的服装企业成为学院的实践基地或提供实物赞助。
毕业去向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任职于服装品牌公司、服装设计公司、服装院校、制服公司、服装外贸公司、形象设计公司、服装营销公司、时尚媒体机构(杂志、报社、电视台)及与服装相关的公司和厂家,涉及男装、女装、童装、礼服、内衣、中老年装、特种服装等多个门类。从事包括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教育工作者、形象设计师、时尚编辑、时装管理及销售等工作。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单位包括众多国际、国内服装企业。
咨询电话:021-62373607/62373608/62373610
电子邮箱:cfd@dhu.edu.cn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方向)
东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现代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纺织产品艺术设计方法,具备审美、创新、表现、企划的能力。培养在服装服饰、人居陈设、以及与纺织品相关的设计人才。毕业生毕业后成为纺织品面料花型设计、面料研发设计师;服装面料、家纺面料及系列产品、以及纺织品相关的设计、研发的专业人才;成为跨越服装服饰、人居陈设等纺织产品边界整合与设计的人才。
主要课程
纺织品造型设计、中外纺织品图案研究、专业技法、电脑技术与应用、服装印花面料设计、家居印花面料设计、服装面料专题设计、室内纺织品专题设计、饰品设计、纺织品前沿课程等。
实践环节
该专业设立了手工印染、丝网印染、梭织、镭射雕刻等工艺室,结合专业技法与工艺、创意面料设计、专业大赛与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实践辅助学习。同时还开设有专业写生、专业考察、市场调研及设计实习、毕业调研等实践课程,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品牌公司、机构、工厂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的协作关系。
专业特色
该专业依托地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和东华大学的纺织服装学科特色,坚持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并重,将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与社会、市场结合,培养从事纺织品艺术设计与策划和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注重传统与时尚并重,先后与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艺术院校进行课程合作,尤其英国圣马丁皇家艺术设计学院纺织服装设计系合作授课并已完成6期课程。学生经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能够掌握纺织品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专业自2003年恢复招生以来,集社会与学校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印染实验室,并已形成校企合作的多种教学和实践模式,逐渐形成适应社会需要、重创意、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以及上海市教委颁发的本科创新教学奖项,在学科和行业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毕业去向
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任职于服装品牌公司、家纺品牌公司、纺织服装设计公司、纺织服装外贸公司、出版社、时尚媒体等相关的公司与厂家,涉及服装面料及产品、家居面料及产品、服饰品、布艺产品等多门类,从事包括服装及家居面料设计师、花型设计师、设计教育工作者、时尚编辑等相关纺织品面料及产品的艺术设计、策划、营销等工作。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8%以上。
咨询电话:021-62373607/62373608/62373610
电子邮箱:cfd@dhu.edu.cn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
东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日合作班)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东华大学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在2003年开始招生的国际合作学历教育项目,学制4年,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全日制统一招生计划。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等由中日双方共同制定。本专业在国际化教育平台上,依托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教育资源,融合东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建立设计与技术专长、专业与语言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倡导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服装行业的发展。2012年中日合作办学被评为上海市首届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招生规模由65人发展为100人。
培养目标
依据该专业的办学宗旨,突出以成衣市场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定位,强调学生的实操性、原创性、国际化视野等能力的培养,具备“专业+外语”的综合素质,能适应中国服装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具有专业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在服装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技术、管理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旨在整合中日双方服装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融创新性、时尚性、技术性于一体的具有创意实现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分国内、国外两部分。国内课程:日语、服装造型、服饰设计论、立体裁剪、图案、服装画、服装素材论、服装史、服装品质论、市场调研和生产管理概论等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国外课程:服饰设计论、服装造型(高级素材和特殊素材)、立体造型、工业样板、服装CAD、服装商品企划、染色实习等。
实践环节 设有平面构成实践、专业考察、自由研究、校外研修、毕业设计、毕业展示等实践环节,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专业特色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专业依托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形成了“以模块为纵向,以年级为横向,纵向渐进,横向贯通”的中日合璧办学模式,施行三年东华(上海)、一年文化(东京)的“3+1”教学运行机制,学生首先在东华大学学习两年半,学习期间以中方教师为主,日方教师为辅。学习成绩合格,“日本语能力鉴定二级”考试合格,并获得日本法务省签发的留学签证者,可赴日本文化学园的文化服装学院学习一年,最后半年回到东华大学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后,由东华大学颁发“东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日本文化学园颁发“文化服装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东华大学颁发“国家文学学士证书”。中日两国名校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培养创新及成衣化能力为特色。凭借着多方面的优势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中日文化的双重培养,中日合作班自正式启动至今硕果累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新华社、《解放日报》、《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东方早报》、《研纤新闻》、上海电视台、中国服装网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2008年“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东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7年13级毕业生姚瑶获得“东华新锐设计师”大赛第一名,代表东华大学携其作品《Face to Face》亮相第26届伦敦毕业生时装周(Graduate Fashion Week),受到业界关注与好评。中日合作班学生在国内外各种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8 IFF 国际毛皮协会ASIA REMIX全球皮草设计大赛金奖
•日本“2016毛皮设计大赛”哥本哈根毛皮奖;
•日本“第18届千年大赏”金奖;
•日本“第89届装苑赏”佳作奖;
•第10届COCOON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赛金奖;
•第9届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大赛设计部门大赏;
•第17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
•ELLESE国际服装设计大赛第一名;
•2010莱卡魔法天裁冠军;
•第17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总决赛金奖。
毕业去向
中日合作办学的学生就业选择范围比较广,既可以到日资或中日合资服装企业,也可以选择到国内的服装品牌企业,从事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时尚编辑、品牌管理及销售等工作。该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学生,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为100%。学生就职于优衣库、华歌尔、恩瓦德、世界时装、住金物产等大型日资企业,意大利著名运动装企业以及雅戈尔、波司登、雅莹、玖姿、素然、之禾、慧中、纳薇、上海丝绸集团等国内知名服装企业。更有毕业生自主创业,创立了设计工作室以及个人成衣品牌等。
咨询电话:021-62373101
电子邮箱:cfd@dhu.edu.cn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
东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整合中英双方服装创意设计教育资源优势,面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以时尚创意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特色。培养具备通晓全产业链的服装创意设计知识与技能、宽厚的时尚创意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际与国内服装服饰品牌的运营规范与创新体系,具备国际化的时尚创意理念与鲜明的自我设计风格,适应时尚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国际与国内时尚创意行业从事设计研发和品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学基本理论,接受时尚创意设计的基本训练,了解国际时尚产业运作规律,熟悉国际服装创意设计的新趋势;具备扎实的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技能;能以创新思维进行时尚市场的认知与分析,具有较高的时尚审美修养,掌握系列化时尚服装服饰类产品创意设计的综合能力;并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日常与专业领域的沟通交流。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基于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服装创意设计课程进行设置,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服装工艺基础、时尚动态写生、软件设计基础、时装画、制版与工艺、印花与织物表面设计、现代主义与结构设计、服装史、人体建构、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创意制版、女装设计、多样化设计、男装定制、创意男装演绎、服装配饰设计、从流行趋势到设计思维、针织服装设计、时尚品牌战略、时尚品牌系列创作、当代风格分析与系列准备、作品解析与样衣系列等。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课程包括:专业调研 、作品集与实习、系列作品创作、毕业作品展示等。同时,课程教学通过国际校企合作项目等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方式,使学生均有机会参加工作室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完成对设计方案的物化与制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业特色
该专业1/3以上的专业课程将由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教师来华讲授,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时尚发展趋势。该专业拥有强强联合的学科背景,引入优质高端的国际化师资,贯彻本土与国际交融的创新理念,开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特色。引进爱丁堡大学项目制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课程单位,各学期的课程围绕3个以上的专业项目进行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与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同时,学院为学生提供工作室制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该专业的教学体系极具活力,教学结构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挑战潮流,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服装创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就其个人的系列、面料、服饰细节以及如何构建其内部结构进行创新,而并非沿袭服装行业的常规惯律,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最大潜能。教师跟学生一起协作,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现代服装生命周期循环,使他们的作品更具前瞻性。此外,学院引入国际化学生社团理念,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培养模式。
毕业去向
中英合作班的学生就业选择范围广泛,中外时尚品牌、奢侈品牌、设计工作室、时尚发布及媒体等相关单位均可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服装款式设计、面料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时尚编辑、品牌管理及销售等。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立设计工作室以及个人成衣品牌等。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100%,深造率73.33%。
咨询电话:021-62378225/62378850转808
电子信箱:scf@dhu.edu.cn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
福建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优势: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适应服装与服饰学科与材料、信息、管理、营销贸易、人文艺术等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核心课程: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中国服装史、外国服装史、服装工艺基础、时装画、服装配饰设计、立体裁剪基础、服装CAD等。

就业情况:设计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主要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服装与服饰行业的策划、设计、管理、营销及服装教育等方面工作。

所属学院:美术学院

招生咨询电话:0591-22868096 网址:http://art.fjnu.edu.cn/

东华大学
80
软科(综合)
63
校友会(综合)
97
武书连
744
US排名
学校简介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松江校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学校全校教职工2320人,专任教师1416人,其中专职院士2人,兼职院士14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其他高级职称教师900余名。全校本科生14244人,硕士研究生6627人,博士研究生1265人,学历留学生705人。

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获评A+学科。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设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建设“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世纪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积极构建一流研究生培养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共240余项,充分彰显学生的创造力。女足获全国冠军,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学校全面推进双创教育,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薪资位于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16-21位,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420人。建校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6万余人,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和栋梁。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需求。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建设。

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学校与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

面向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需求,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通讯地址
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 延安路校区: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批次安排

  艺术类:提前批。

     理工类、文史类:本科第一批 。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艺术类专业

 

 

按我校公布的《2011年东华大学艺术类专业本科招生简章》、《2011年东华大学艺术设计(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专业本科招生简章》、《2011年东华大学表演专业本科招生简章》确定的录取原则执行。

 

非艺术类专业


    按我校在该地区公布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调阅考生档案。在学校调档线以上,根据考生的全国普通高考成绩总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按考生专业志愿录取,各专业志愿间无分数级差。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考生,录完第一志愿考生后,若我校在该地区公布的招生计划有余额,可以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对生源较差的地区,学校视情况调减招生计划。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无特殊政策。


加分政策

加分政策

(1)我校认可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各项加分政策。

(2)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保送生等的优惠政策按已公布的相关招生简章中的内容执行。

(3)经我校预选并审核认可的优秀推荐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在我校调档线以上,学校将兑现其享受优惠政策的承诺。

(4)同一考生如可享受我校多项优惠加分政策,取其最高项。


福建师范大学
87
软科(综合)
76
校友会(综合)
128
武书连
1072
US排名
学校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53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06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超500项,其他各类课题37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5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6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9批981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走过114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收费项目

  学校普通本科各专业学费标准有所不同。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一般专业收费标准为5040元/生•年,重点学科专业收费标准为5460元/生•年;艺术类一般专业收费标准为8640元/生•年,重点学科专业收费标准为9360元/生•年;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收费标准为10500元/生•年;闽台合作项目文史类、理工类专业收费标准为15000元/生•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收费标准为18000元/生•年;中日合作项目专业收费标准为20000元/生•年。学生住宿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住宿条件不同,住宿费有600至1300元/生·年等几种类型标准。教材等代办费先预收,按实际开支结算。重点学科专业可参照上述第三部分“志愿填报”第六个问题所述重点学科涵盖的专业。以上收费标准若遇物价调整,则以新下达文件为准。


周边环境
       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旗山校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仓山校区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学校各类设施齐全,食宿条件优越。
困难生资助办法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建立健全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为主体的“九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大力拓展社会资源渠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是“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含普通专升本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财政补贴,毕业后开始自付利息。2007年起,全国各省市开始逐步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可凭有效证件和经办银行要求的有关资料向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请。

 


中专 2022-12-16 13:38

相似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师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师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师范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专业代码2021?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录取分数线(2021)

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专业代码:550105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21年在福建等1个省市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专业。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550105服装与

福建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福建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播音与主持艺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播音与主持艺术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播音与主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