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各专业排位:
1.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7231(需要考570分);
2.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418(需要考569分);
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8061(需要考566分);
4.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061(需要考566分);
5.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093(需要考617分);
6.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408(需要考611分);
7.历史学(师范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408(需要考611分);
8.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460(需要考610分);
9.社会学类(社会工作、社会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525(需要考609分)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云南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云南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7231 |
物理学 | 569 | 7418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566 | 8061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566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文科 | 617 | 1093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611 | 1408 |
历史学(师范类) | 611 |
思想政治教育 | 610 | 1460 |
社会学类(社会工作、社会学) | 609 | 1525 |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从现代地理教育理念出发,培养综合发展、适用中等以上学校的地理、环境、社会等课程教育教学岗位需要的高级师资。培养可从事环境资源、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高级管理及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宇宙环境、流体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建模、地理教学论等20多门专业必修课以及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区域经济学、海洋地理等10多门专业选修课,并有多门实践和实习课程,其中有庐山等地理综合实习,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全面的师范生技能。 专业特色:该专业拥有以长江学者领衔的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其中教授19人,博导17人,学科建设水平位居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自然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学科实力,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深造氛围。该专业已从传统的单一培养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才扩展为培养既可从事中等学校教师职业也能在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与生态保护等领域从事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还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及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方向) 为了适应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形势发展的需要,我院于1993年开设了该专业,是江苏省内最早设立此类专业的高校之一。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大量的专业实践基地,毕业生在学习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同时还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基本功,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从事城乡土地资源管理、建设规划开发和地价评估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研究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土地管理、测绘学、土地评估、土地经济、国土规划、地籍管理、地产法律制度、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遥感应用等20多门专业必修课程和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选修课。 专业特色: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的同时具备很强的业务实践能力。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该专业的重要特色。依托该专业师资力量设立的江苏省金宁达土地资产评估高新技术公司具有国家一级资质。在土地资产评估、地籍管理和专题地图开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有机会参与专业实践实习,培养从事相关业务的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部门为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土地价格评估机构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工商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土地评估、国土管理及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教育研究性工作。
地理科学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南京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
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
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
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
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2.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
和GIS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
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
的初步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
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学。
核心知识领域: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72学时),现代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63学时),地图学
(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水文与水资源(54学时),全球环境变
化(双语),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计量地理学(54学时),GIS理论与应
用(54学时),城市环境化学(45学时)。
示例二:自然地理学(48学时)、地图学(48学时)、遥感概论(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
学时)、地貌学(48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8学时)、计量地理学(48学时)、人文地理学(48学
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
示例三:普通地理学(36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
地理学(54学时)、化学分析(72学时)、环境工程(108学时)、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72学
时)、环境生态学(72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72学时)、遥感概论(54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学基础实习、自然地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或区域地理综合实习、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自然地理观测与实验、区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 培养目标:主要为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及文化宣传单位培养高层次中文学科教学、科研和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西方文论、西方美学史、文艺美学、词学、古代文论、比较文学、科研论文读写、中国语言学史等必修课,并开设文艺学系列、古代文学系列、现当代文学系列、外国文学系列、语言学系列等数十门选修课。 专业特色:本专业建立在由唐圭璋、孙望、段熙仲、徐复等学术巨匠所奠定的学科基础之上,坚持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为核心,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科基地班集中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优秀的教师资源,授课教师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配备副教授以上的导师来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研究。 就业去向:60%左右的毕业生可免试保送攻读研究生;其余自行考研或自主择业,可从事新闻、宣传、秘书、出版、教育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国家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中等学校“教学研究”型语文师资和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文学、语言学概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普通心理学、学科(语文)教育学、科研论文读写、书法艺术等必修课,并开设了文艺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数十门系列选修课。 专业特色: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从1952年院系调整起,就是国内首批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师范专业之一。目前拥有一个国家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三个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本专业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0%担负本科教学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5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9人,讲师7人。 就业去向:中等学校及其他文化教育单位。 汉语言文学(高级秘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及行政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档案管理、秘书学概论、公务文书写作、广告学、公务员制度、秘书实务、现代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关礼仪学、大众传播学、科研论文读写等必修课,并开设20余门专业选修课。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全国唯一的相关学科“应用文体学”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紧扣社会发展,以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较高层次秘书为出发点,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特有的学科特色。专业与韩国等大学建有广泛的秘书合作培养机制,学生可以较方便地申请公派赴韩国等大学学习交流。学科研究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教材体系,古代文牍学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承担各级公务员培训工作。专任教师中90%具有博士学历,其中教授、副教授6人,讲师3人。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方向) 培养目标:主要为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单位培养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艺术概论、编辑学概论、编辑实务、出版学概论、图书学概论、中国编辑出版史、专业法律基础、现代编辑出版手段、图书发行与外贸教程、外国出版概况、编辑应用文写作、音像电子出版、科研论文读写等必修课,并开设20余门专业选修课。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要求的“大出版”为理念,逐步建构起包括高校、出版社、杂志社、书店、图书市场等在内的学界与业界联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有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出版产业的特殊要求。本专业以汉语言文学学科为依托,重视培养学生全面人格精神和人文素养,做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编辑出版与其他学科、知识素质与应用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大批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造力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就业去向:新闻出版、期刊杂志、文化宣传等部门。
历史学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机
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出版、教育等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文物
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考古、
艺术和科技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以及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
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物学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
学有一定的了解;
2.基本掌握中外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
3.具有对文化遗产鉴别、分析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5.了解博物馆对人类人文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以及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
代科技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
核心课程: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实务、各主要门类文物概论、文物与考古技术、
文物保护管理、考古学通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业务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环境化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学习和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宽厚、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人文素养,了解环境科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适应社会对环境监测和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多方面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化工基础实验、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水处理工程及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必修课程,以及CAD制图、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环境信息系统、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声学及噪声控制等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拥有环境科学、分析化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人。该专业在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明显的专业特色。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教育机构等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产品研发和环境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社会学类
社会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应具有社会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社会调查研究的技能和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能在劳动、人事、民政、保险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司、地方基层管理部门和社区服务部门从事实际管理、科研和教学、规划与决策等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口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学史、社会组织管理、社会问题、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等。 就业去向:政府机关及有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
中专
2022-12-19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