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各专业排位:
1.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9922(需要考491分);
2.网络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1546(需要考489分);
3.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科普通类排位10213(需要考523分);
4.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1018(需要考520分);
5.劳动与社会保障文科普通类排位11497(需要考519分)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各专业江西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江西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1 | 39922 |
| 网络工程 | 489 | 41546 |
| 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 | 文科 | 523 | 10213 |
| 公共事业管理 | 520 | 11018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519 | 11497 |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云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经济法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学、经济法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家财务、会计、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的国际惯例;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党政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税收征管、会计核算与管理、审计、财务管理的教学、科研及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国家税收、审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二十余门课程。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云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行政机关、市政公用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管理部门和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公益性企业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实际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管理学、社区管理学、文化管理学、非营利组织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概论、管理心理学、定量分析方法、管理文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概论、政府经济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管理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
云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社会学与经济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等从事社会保障、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保险等实际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概论、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公共财政学、薪酬管理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研究方法、人口学、政府经济学、社会政策、西方经济学、劳动关系等基础课程与和业课程。
社会学类
社会学
云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1998 年设立以来,已经建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19 年,批准建立国家级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此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拥有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依托丰富学科资源,社会学本科专业 2019 年被列入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8 人,50 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人才项目 6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 人。近几年,本专业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荣获省部级各类奖励 30 余项。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素养、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能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不少人成为行业骨干。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90%,考研平均升学率超过 30%,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本专业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打造具有鲜明“民族性、边疆性”特色的品牌专业,在民族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等领域走在国内前列。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流的教学平台。2016年以来,投入420余万元建成“数据分析中心”“社会学实验中心”等综合实验室,并购置了大量专业图书资料。本专业在校外设有21个本科生实训基地。在“双一流”建设中,本专业继续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保持省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力争进入国内一流本科专业行列。
中专
2022-12-19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