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1-04 16:55:43解决时间:2022-12-19 16:56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新疆 | 计算机类(内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2 | 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25 | |||||
农学(农学类)(内地班) | 522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14 | |||||
计算机类 | 512 | |||||
动物医学类 | 512 | |||||
经济学类 | 512 | |||||
电子信息工程 | 511 | |||||
动物医学类(内地班) | 509 | |||||
园林 | 509 | |||||
化学类 | 508 | |||||
土木工程 | 507 | |||||
工商管理类 | 505 | |||||
城乡规划 | 504 | |||||
生物科学类 | 504 | |||||
机械类 | 504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03 |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503 | |||||
水利类 | 503 | |||||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 503 | |||||
林业工程类 | 503 | |||||
农学(农学类) | 50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503 | |||||
地理信息科学 | 502 | |||||
动物科学(动物类) | 501 | |||||
草业科学 | 501 | |||||
林学类 | 500 | |||||
园艺(园艺类) | 500 | |||||
园林(内地班) | 499 | |||||
资源环境科学 | 499 | |||||
植物保护 | 499 |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499 |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499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内地班) | 498 | |||||
园艺(园艺类)(内地班) | 498 | |||||
经济学类(内地班) | 492 | |||||
草业科学(内地班) | 487 | |||||
动物科学(动物类)(内地班) | 484 | |||||
资源环境科学(内地班) | 484 | |||||
林业工程类(内地班) | 482 | |||||
生物科学类(内地班) | 480 | |||||
植物保护(内地班) | 480 | |||||
动物医学类(高校专项) | 457 | |||||
机械类(高校专项) | 454 |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382 |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82 | ||||
机械类 | 477 | |||||
工商管理类 | 476 | |||||
农学(农学类) | 471 | |||||
园艺(园艺类) | 471 | |||||
动物科学(动物类) | 470 | |||||
林学类 | 467 | |||||
生物科学类 | 466 | |||||
动物医学类 | 466 |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44 | |||
社会学类 | 542 | |||||
公共管理类 | 539 | |||||
俄语 | 538 |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443 |
专业特色:学习农业设施设计、制造和安装、设施环境调控、传感与测试技术和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设施作物栽培和育种、设施农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实验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具有农业设施设计、建造、管理和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苗繁育、设施农业经营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农业工程学、建筑学、园艺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土壤与植物营养、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画法几何、工程制图、温室建筑与结构、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建筑电气、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设施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与建造、植物保护学。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科教、产业、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现代设施与观光农业的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优秀者可推荐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
发展前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的专业,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就业率高。目前,全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与产业部门急需具有该特长的专业人才,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园艺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蔬菜的育种、栽培、生理等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园艺产业和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更具有劳动、技术以及资金密集的特点,无论是从产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园艺产业都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主要课程:生物学、园艺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与植物营养、微生物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产品贮运学、园产品加工学。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优秀者可推荐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
发展前景:我国对园艺文化的崇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增长的城市公共绿化面积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有效促进了我国园艺用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园艺专业人才。
学制4 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美学和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强,毕业后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园林、国土、环保、建筑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城镇规划设计,尤其是城镇局部地区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的综合能力;
2.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和人文历史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逻辑及形象思维能力; 3.掌握一定的建筑、道路及交通设计的知识,具有进行中、小型建筑设计设计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能力;
4.掌握一定的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区规划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
5.掌握相关的规范、标准、城市规划管理及法规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开发应用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6.熟悉城镇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具有综合组织各专业工程规划设计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水平;
8.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含运用CAD等基本能力及GIS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建筑学;相关学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主要课程:美术、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村镇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建筑理论及历史、建筑构造、城市开发与建设管理等。
主要教学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共36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工程训练、科研训练、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水土保持行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发展需要,掌 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求 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林业、水利、农业、公路、铁路、采矿、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资源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管理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结构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 识和健全的人格;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 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 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农学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具 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 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协作奉献精神,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 能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3.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 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4)管理学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相关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
(5)专业知识:具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农林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 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与设计、水土保持与水 利工程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技 术、生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等技术,熟悉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壤学、生态学。
核心课程:土壤侵蚀原理、水文与水资源学、风沙物理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 学、林业生态工程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 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土壤侵蚀原理实验、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地貌学实验、生态学实验、水土保 持工程学实验、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实验、林业生态工程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础知 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 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环境科学专业技能的 基本训练,培养系统地识别、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沿;
2.掌握全面扎实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素质;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 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问题(48学时)、环境科学(64学时)、环境工程学 (64学时)、环境管理学(64学时)、环境化学(48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数据分析方法 (32学时)、环境经济学(48学时)、环境法学(32学时)、环境规划学(32学时)、环境与发展(32 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化学(32学时)、环境监测(40学时)、环境生物学 (32学时)、环境工程原理(40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64学时)、环境影响评价(48学时)、水污 染控制工程(56学时)、环境学(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基础(24学时)、环境地学基础(48学时)、环境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分析化学(64学时)、环境生物学(48学时)、环境监测(56学时)、环境工 程学(64学时)、环境规划学(32学时)、环境管理学(48学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2学时)、环 境系统分析(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学实习、环境地学实习、环境监测实习、环境污染控制实习、环境 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物理实 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