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1-18 03:41:37解决时间:2022-12-19 16:59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广东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3547 |
| 会计学 | 593 | 6099 | ||||
| 金融学 | 590 | |||||
| 金融工程 | 583 | 8400 | ||||
| 财务管理 | 579 | 9798 | ||||
| 法语 | 576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575 | |||||
| 投资学 | 574 | 11345 | ||||
| 财政学 | 574 | |||||
| 法学(民商法方向) | 573 | |||||
| 金融数学 | 571 | |||||
| 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 | 570 | |||||
| 经济学 | 569 | 13059 | ||||
| 国际商务 | 568 | |||||
| 经济统计学 | 568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67 | |||||
| 法学 | 567 | |||||
| 英语 | 567 | |||||
| 贸易经济 | 566 | |||||
| 电子商务(技术方向) | 566 | |||||
| 保险学 | 565 | |||||
| 应用统计学 | 565 | |||||
| 法学(政府法制方向) | 564 | 15022 | ||||
| 统计学 | 563 | |||||
| 人力资源管理 | 563 | |||||
|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 563 | |||||
| 工程管理 | 562 | |||||
| 日语 | 562 | |||||
| 税收学 | 562 | |||||
| 旅游管理 | 561 | |||||
| 安全工程 | 561 | |||||
| 商务英语 | 561 | |||||
| 工商管理 | 560 | |||||
| 市场营销 | 560 | |||||
| 物流管理 | 560 | |||||
| 行政管理 | 560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560 | |||||
| 农林经济管理 | 560 | |||||
| 新闻传播学类 | 560 | |||||
| 管理科学 | 559 | 17113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5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59 |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559 | |||||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 | 文科 | 600 | 823 | |||
| 会计学 | 596 | 1088 | ||||
| 金融学 | 592 | 1397 | ||||
| 财务管理 | 588 | 1777 | ||||
| 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 588 | |||||
| 法学(涉外经贸法方向) | 586 | |||||
| 投资学 | 585 | |||||
| 财政学 | 584 | 2237 | ||||
| 法学(民商法方向) | 584 | |||||
| 经济学 | 582 | |||||
| 人力资源管理 | 582 | |||||
| 税收学 | 582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79 | 2788 | ||||
| 保险学 | 579 | |||||
| 法学 | 578 | |||||
| 工商管理 | 577 | |||||
| 英语 | 577 | |||||
|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 577 | |||||
| 法学(政府法制方向) | 577 | |||||
| 贸易经济 | 576 | |||||
| 行政管理 | 576 | |||||
| 日语 | 576 | |||||
| 商务英语 | 576 | |||||
| 物流管理 | 575 | |||||
| 农林经济管理 | 575 | |||||
| 哲学 | 575 | |||||
| 国际商务 | 575 | |||||
| 法语 | 575 | |||||
| 新闻传播学类 | 575 | |||||
| 管理科学 | 574 | 3416 | ||||
| 工程管理 | 574 | |||||
| 市场营销 | 574 |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574 |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 专业代码:12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管理科学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化管理要求而设置的一个较新专业,该专业从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管理科学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综合发展的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突出专业学习上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互相渗透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做出优化决策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以管理为核心,融通数学、经济、计算机应用、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该专业特别重视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科学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他们都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在这支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且都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在教学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好评;在科学研究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现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二、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科学专业坚持“小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包括:(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一般课堂理论教学外,管理科学专业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模拟演练、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管理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特性和方法论特征,据此,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为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研究基础。(3)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由专业科老师提供学术指导。这些活动包括各级各类的企业决策模拟比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等。(4)坚持“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主任制度是本专业的优秀传统,这一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师生沟通交流、深度认识专业的机会;导师制度则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和“全方位”的生活和学业指导。
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领域的活动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以来,管理科学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项目校级和国家级立项累计8项、“挑战杯”和“博文杯”项目获奖10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企业竞争模拟等国家级比赛获奖5项。管理科学专业每届毕业生中约有20%左右的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他们前往深造的高校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管理科学专业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含攻读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专业名称: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专业代码:030101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法学专业(刑事司法方向)增设于2009年,为法学一级学科,具有法学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入选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西部两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所依托的刑法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及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由著名刑法学家、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齐文远教授主持的《刑法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在国内外刑法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9人,7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且多名教师具有留学背景。有2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名教师荣获湖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名教师获“湖北省青年教师讲课能手”称号。
本专业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出版学术著作及统编教材40余部;在中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有30余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司法部优秀法学成果奖三等奖、钱端升法学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奖三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
本专业拥有16个教学实践基地,并依托我校法学学科和国家级法学实验中心,为学生开展法学实验教育、培养法律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此外,十分注重与国内外其他高校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跨区域以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齐文远教授、夏勇教授等10余人次先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访了美、英、德、俄等国外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并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以“通人文、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基础与系统法学知识,能够从事刑事司法实践工作和刑事司法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法学专门人才为目标。重视“分类培养”与“因材施教”。第一,合理界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在课堂教学外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模式。聘请大量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和在政法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部门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同时,安排学生参与法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活动,参加法律诊所教育,使学生接受到严密的法律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法律实务训练。第三,推行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双语教学。第四,致力于提升本科学生的国际视野。推荐优秀本科生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或交换学习,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成绩优异、表现出色,在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其中,科研实践方面,本专业学生曾获“北极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立项及一般立项,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全国自强社优秀干部;文体方面,学生合唱团湖北省重唱比赛金奖、银奖,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舞蹈《争锋》获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文艺节目舞蹈类甲组一等奖等。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8届、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综合奖”,2010届、2011届、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获学校“公务员考录指导奖”。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中部地区的武汉,就业岗位以公务员为主,占毕业生50%左右,单位覆盖公、检、法、国税、国安等国家部门、国家大型金融系统和企业。用人单位也均反馈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知识储备非常充足,适应能力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专业名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专业代码:120104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属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管、法与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系统掌握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金融机构、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有关房地产投资、金融、资产管理、行政管理、中介咨询等管理工作的人才。
本专业设在金融学院,截止2015年3月金融学院有专任教师100名,其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40人,中级职称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名,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2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专任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9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40余人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现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并从香港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迈阿密大学等著名学府聘请了3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还聘请了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迈克尔•科诺利(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本专业不仅与金融学院的金融、投资、保险、金融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构成了协同共进的专业群关系,而且与上述各专业一起共享学院的雄厚师资队伍、金融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投资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货币金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合作项目等诸多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为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房地产专门人才培养特色。
我校房地产学科起步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研究房地产问题并在研究生教学中最早开设房地产研究方向的高校之一,也是1992年全国首批创办本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高校,经过长期建设已具备房地产专门人才的本硕博培养体系。本专业有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含房地产)本科教指委委员,2名教授是全国高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理事和湖北省房地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房地产经济学》课程2009年被遴选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是全国同类课程中仅有的2门省级精品课程之一。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前提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实行一名专任教师带几名学生的本科生导师制、主干专业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以上的考试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培养出许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其中多名毕业生进入美国纽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直至取得博士学位,一大批毕业生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骄人业绩。
金融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表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近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其中,协议就业率为77%,国内升学率(读研究生)为13%,出国率为8%。
专业名称:金融学 专业代码:020301
(2015年本科生招生使用)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学科门类。金融学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依托我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以及金融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结合我校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优势,紧密联系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既重视理论素养又强调应用技能,既瞄准国际趋势又注重中国国情,既看重人文缜密思辨又突出金融规范分析,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金融高级人才。
2.学科地位。金融学历史悠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本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得当时全国高校唯一的投资经济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金融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学院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国民经济学、投资学、房地产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所有主干学科在内的应用经济学是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投资学》和《货币金融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金融工程》和《国际金融》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学是湖北省优势学科,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都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周骏教授是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之一,曾荣获2012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朱新蓉教授2012年荣获“湖北名师”称号。
3.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名,其中,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40人,中级职称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名,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2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专任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有9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40余人具有出国访问学习经历。学院现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并从香港大学、美国罗德岛大学、迈阿密大学等著名学府聘请了3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还聘请了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迈克尔•科诺利(Michael Connolly)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刘鸿儒、李扬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4.课程建设情况。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工程等。其中,“货币金融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省级精品课程。
5.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情况。近五年来,本专业所在的金融学系专任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二、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金融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介咨询评估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2.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学科竞赛与文体比赛获奖情况。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公杯”未来公职领袖精英挑战赛等大型赛事中,金融学大批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金融学院金融管理协会(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FMA)作为国内的唯一分会选派了金融学子作为代表参加2012年芝加哥峰会,并获得总会颁发的认证奖状。
3.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主要就业去向、就业层次。近五年来,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学院每年有20%左右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名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有15%左右的学生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杜兰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深造,其余的学生则进入金融系统、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4.知名校友情况。6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会栋梁,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明权、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中信集团监事长朱小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一、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学东、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邓晖等。
5.媒体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近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学子的风采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湖北卫视、武汉教育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