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大学甘肃各专业排位:
1.法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838(需要考522分);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9838(需要考522分);
3.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414(需要考519分);
4.电子信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0604(需要考518分);
5.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10780(需要考517分);
6.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780(需要考517分);
7.密码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1156(需要考515分);
8.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1355(需要考514分);
9.人工智能理科普通类排位11543(需要考513分);
10.工商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1543(需要考513分);
11.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1747(需要考512分);
12.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975(需要考511分);
13.软件工程(NIIT)理科普通类排位11975(需要考511分);
14.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11975(需要考511分);
15.海洋工程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1975(需要考511分);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2185(需要考510分);
17.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185(需要考510分);
18.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2421(需要考509分);
19.农林经济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2421(需要考509分);
20.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639(需要考508分);
21.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2639(需要考508分);
22.生物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639(需要考508分);
23.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850(需要考507分);
24.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063(需要考506分);
25.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063(需要考506分);
26.动物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063(需要考506分);
27.生物医学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063(需要考506分);
28.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332(需要考505分);
29.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332(需要考505分);
30.物流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3332(需要考505分);
31.海洋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776(需要考503分);
32.植物保护理科普通类排位13776(需要考503分);
33.风景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13776(需要考503分);
34.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35.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36.旅游管理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37.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38.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39.水产养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40.动物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0(需要考502分);
41.园艺理科普通类排位14271(需要考501分);
42.农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271(需要考501分);
4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349(需要考485分);
44.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7095(需要考459分);
45.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4827(需要考440分);
46.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6172(需要考437分);
47.物联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0618(需要考450分);
48.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0618(需要考450分);
49.审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1019(需要考449分);
50.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31019(需要考449分);
51.生态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1799(需要考447分);
52.林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2682(需要考445分);
53.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534(需要考562分);
54.金融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585(需要考561分);
55.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1688(需要考559分);
56.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728(需要考558分);
57.汉语言文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818(需要考556分);
58.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818(需要考556分);
59.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858(需要考555分);
60.传播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913(需要考554分);
61.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981(需要考553分);
62.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981(需要考553分);
63.俄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045(需要考552分);
64.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045(需要考552分);
65.戏剧影视文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102(需要考551分);
66.旅游管理类文科普通类排位2102(需要考551分);
67.农林经济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2102(需要考551分);
68.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016(需要考539分);
69.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370(需要考518分);
70.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908(需要考514分);
71.审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908(需要考514分);
72.电子商务文科普通类排位6069(需要考513分)
2021年海南大学各专业甘肃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甘肃 | 法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22 | 983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22 |
金融学 | 519 | 10414 |
电子信息类 | 518 | 1060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17 | 10780 |
会计学 | 517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515 | 11156 |
自动化 | 514 | 11355 |
人工智能 | 513 | 11543 |
工商管理 | 513 |
信息安全 | 512 | 11747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11 | 11975 |
软件工程(NIIT) | 511 |
园林 | 511 |
海洋工程与技术 | 51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10 | 12185 |
应用化学 | 510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09 | 12421 |
农林经济管理 | 509 |
应用物理学 | 508 | 12639 |
行政管理 | 508 |
生物科学 | 508 |
药学 | 507 | 12850 |
建筑学 | 506 | 13063 |
车辆工程 | 506 |
动物医学 | 506 |
生物医学工程 | 506 |
环境科学 | 505 | 13332 |
生物技术 | 505 |
物流管理 | 505 |
海洋科学 | 503 | 13776 |
植物保护 | 503 |
风景园林 | 503 |
土地资源管理 | 502 | 1405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02 |
旅游管理类 | 502 |
材料类 | 502 |
土木工程 | 502 |
水产养殖学 | 502 |
动物科学 | 502 |
园艺 | 501 | 14271 |
农学 | 501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485 | 18349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 | 459 | 27095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440 | 34827 |
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437 | 36172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二批K段 | 450 | 30618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50 |
审计学 | 449 | 31019 |
电子商务 | 449 |
生态学 | 447 | 31799 |
林学 | 445 | 32682 |
法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I段 | 562 | 1534 |
金融学 | 561 | 158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59 | 1688 |
思想政治教育 | 558 | 1728 |
汉语言文学 | 556 | 1818 |
工商管理 | 556 |
会计学 | 555 | 1858 |
传播学 | 554 | 1913 |
英语 | 553 | 1981 |
行政管理 | 553 |
俄语 | 552 | 2045 |
日语 | 552 |
戏剧影视文学 | 551 | 2102 |
旅游管理类 | 551 |
农林经济管理 | 551 |
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539 | 3016 |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518 | 5370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 | 514 | 5908 |
审计学 | 本科二批K段 | 514 |
电子商务 | 513 | 6069 |
旅游管理类
会展经济与管理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优势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办学层次多、类型全、规模适中,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MTA、中外合作办学(中国-爱尔兰合作办学)、留学生项目等。本专业隶属于旅游管理大类下属专业,被海南大学列为“文化 旅游世界一流学科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于 2021年3月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致力于建设立足海南、放眼世界,培养学术型、 专业型及学术与专业相结合的会展人才。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 其中博士7人,硕士7人,正高2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境外留学经历的6人。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师资底蕴丰厚,专业涉及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和地理学等。 培养特色 培育“会展+”多学科融合型会展管理人才 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背景下,将会展学与经济、管理、信息、人类行为等学科进行融合,会展体验、智慧会展等 “会展+”多学科相融合,专业特色突出。 “以研促教”、“产教融合”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依托于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团队和业界导师团队,“以研促教”、“产教融合”,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展概论、会展营销、展览策划与管理、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财务管理、会议运营管理实务、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法规与政策等。 就业情况 毕业生主要在会展行政管理部门、会展企业、教学科研与咨询机构、会展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等各类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近年,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是旅游学院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受到普遍好 评,其中,一些毕业生在各自的行业中担任重要职务,或成为行业青年才俊甚至领军人才。 授予学位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1年3月开始招收本科生,2014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会展方向)。2018年3月获得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17会展1班班级聚会留念 17会展1班旅游风采节活动留念
建筑类
风景园林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事业的需要,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科学知识,熟悉城乡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扎实设计综合能力,能胜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施工管理及理论研究等工作,并具有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及科学复合型人才。 二、主修课程 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园林建筑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学、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课程: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三、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设计院、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 近三年初次就业率96%以上,95%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工作,升学率16%。毕业生主要在国内上市公司及企业、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园林部门、规划设计院等就业。部分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数十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读研。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发展情况: 本专业1989年开始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林系创办,拥有海南唯一的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硕士点和风景园林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具有“城市生态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风景园林学”校重点学科等,是华南地区同类院校中专业创办较早的院校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热带风景园林教育的发源地,以及我国研究热带风景园林最为集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13人(其中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团结向上、创新性强的学术团队和师资队伍。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家实行海洋强国战略,南海首当其冲。丰富的海洋生物与矿产资源、独特的热带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国际休闲旅游中心以及全球深远海研究中心的策略均需要大批海洋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支撑。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为海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海南大学部省合建、“双一流”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科研平台建设,以“经略南海、国内一流、国际前沿”为专业定位,服务国家热带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事业。专业以海洋生物学与海洋化学为拳头方向,物理海洋学与海洋地质学为支撑,聚焦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等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专业设有热带海洋生物学与生态修复、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南岛近岸水动力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南海大陆架沉积地质学等重要方向,服务热带生物医药、生态安全、资源增殖、碳汇交易、能源矿产等领域。 培养目标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以国家战略和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宽口径培养,在夯实高等数理化知识的基础上,设置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四个培养方向,搭配学科前沿讲座、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以及不同层次的野外实习,实行本科全程导师制,实现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前沿进展、知识学习与科研素养培育等在培养过程中的深度融合。通过本科四年学习,学生将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监测与管理等方面所需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时拥有正确的海洋观、广阔的海洋视野及优秀的实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1)具备良好的科学与文化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积极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具备正确的海洋观以及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理念,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3)掌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学相关理论知识,具有海洋基础生物学、海洋化学等方面的实验技能,以及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从事海洋相关研究与分析工作的实践技能。 (4)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具备较强的再学习与一定的科研协作能力。 主修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海藻学、海洋浮游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底栖生物学、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学、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专业实习实践课程:海洋科学认知实习、热带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实习、近海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实习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与地方涉海行政管理部门、涉海科研院所、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海洋保护区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涉海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海洋高新技术、海洋旅游观光和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行业或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此外,可以继续攻读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环境与生态科学以及海洋管理等学科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发展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7%,45岁以下教师占82.5%;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近3年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10人次;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奖励26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 自2007年以来培养毕业生606人,60%以上在海洋科学领域攻读硕士学位或海洋相关行业工作,为推动我国尤其是海南海洋科技发展做出贡献。2018-2021年,毕业生升学率平均41.8%,80%以上被985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录取;就业率为85.4%。2018-2021年学生网上评教对本专业评价平均93.05分。对58名本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明,毕业生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满意率依次分别为96.8%、93.5%、96.2%和94.8%。 本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高,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对12个主要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发挥“很大”作用的占100%;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10项评价指标中评为“好”以上的占95.2%,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的占95.8%。 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学实习采样 学生出海实习进行气象参数观测 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轻潜》课程 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进行珊瑚移植苗圃监测 海洋文化创意设计课程学生作品
生物科学类
生态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生态学专业(专业代码:0713) 生态学专业为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建院后设立的二个一级学科专业之一(另一个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于1990年获批生态学硕士点、2011年获批生态学博士点、2018年生态学开始本科招生、201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生态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从本科到博士生各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学涵盖生态学与生物学主要分支学科,尤其注重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内容,特别聚焦中国热区生态环境问题和东南亚国际合作与交流。 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紧扣我国热带岛屿与海洋、少数民族聚居等特点,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贸区(港)等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旨在培养生态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系统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技能,能胜任生态、环保、生态规划等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专业建有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联合研究网络、海南省邹乐明院士工作站、海南省李百炼院士工作站、海南省“引进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工作站(海南大学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为海南省及中国热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东南亚特别是环南海区域合作与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高聘教授)1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人员14人、讲师等中级职称人员9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海南省“515”第一层次人才1人、第二层次3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拔尖人才4人。 师资队伍 正高:杨小波、谭正洪、任明迅、杨帆、刘文杰、李卫东、胡中民、毛伟、赵洪伟、唐亮 副高:王旭、戚春林、唐敏、何禾、赵洪伟、徐文、何春生、丁琼、李东海、杨秋、章杰、孙仲益、乌兰、余瑞 讲师等中级职称人员:张翔、刘毓海、夏福君、李剑碧、杨国姣、吴凯、沈瑶、戴黎聪、白磊 自主编著教材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实验与经典案例》 《农村生态学》 教学科研平台 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省李百炼院士工作站 中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联合研究网络 (http://united-csfe.com/) 海南省“海智计划”海南大学工作站(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www.tbscs.org) 科研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8项、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海南省创新团队项目1项;其它各类省部级课题及教改项目等20余项。总经费1000多万元。 在Fungal Diversity、Biotropica、Plant and Soil、Ecological Research、Acta Oecologica、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主流期刊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现有热带森林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修复生态学、环南海区域植物迁移与演化等特色研究方向。 教学成果 l 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城市生态学》,负责人:杨小波教授 l 海南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室(2019-2022):负责人:杨晓波教授 l 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2012) l 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建设项目(2013-) l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l 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 l 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
计算机类
密码科学与技术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密码科学与技术(080918TK)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安全及密码产业人才需求,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能够掌握密码理论与技术、密码管理、密码应用、密码测评等专业综合知识,熟悉密码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产业视角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密码测评、密码管理、密码系统设计与研发等密码领域专业复合型密码人才,为海南和全国提供高质量密码人才输出。 一、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一)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 海南大学在密码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宝贵的先行示范经验:2019年海大成立全国首个密码学实验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亲自担任(密码学方向)理科实验班班主任,该实验班保研率居全校第一。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标国内外顶尖高校,打造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本硕博联合培养。 (二)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密码科学与技术导论、密码学数学基础、应用密码学、对称密码理论、公钥密码理论、密码协议分析与设计、密码工程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密码分析与应用、密码测评与管理、密码芯片分析与设计、密码管理系统分析及应用、密码学法律与标准。 (三)优秀的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条件雄厚,拥有一支含院士、国务院特贴专家、省“515人才工程”、南海名家等人才称号的一流师资队伍;同时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授专业课程。 (四)特色重点实验室 产学研用科教平台完善,拥有密码攻防实验平台、密码科研实验环境平台、国家和省级科教实验室。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合作,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国际化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每年举办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 二、就业面向 年就业率在93.3%以上,其中升学率在30%以上。根据第三方机构对密码学实验班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和分析,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为100%。 就业行业: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互联网行业、金融业、教育、制造业。 就业单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行商,奇安信、安恒、绿盟等信息安全研发公司,以及其他软件开发及电子信息类相关单位。 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东、海南以及各省会中心城市。 就业方向:从事密码算法与协议设计、密码产品与系统研发、密码系统安全性评估与测试、密码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密码和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例如一些毕业生选择在美国西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植物生产类
园艺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专业优势 海南大学园艺专业是新中国热带园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点,是教育部首批建设特色专业,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拥有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蔬冷链技术周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园艺学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本专业立足海南、聚焦“热带”,瞄准园艺学科的国际前沿与核心产业技术,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园艺产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对口服务优势,是我国一流热带园艺人才培养基地,是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南亚园艺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支撑的重要平台。 2. 师资队伍 本专业建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80%以上,50%的专业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50多人次,其中宝钢优秀教师3人,“南海名家”及海南省“领军人才”6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海南省拔尖人才17人。建有省级以上教学团队3个。近五年荣获海南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3.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传承原“两院”“草房创伟业,丹心耀南疆”精神,创新“大学-研究院-农场”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在园艺全产业链的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生产与推广、经营与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新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 4. 主修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园艺学 核心课程:植物学、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园艺植物栽培学(双语课程)、设施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分子生物学导论、园艺植物贮藏运销学、工厂化育苗、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科学进展、园艺装备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热带观赏花卉学、康养园艺等。 5. 就业方向 国内外继续深造,园艺卓越班考研率40%以上。在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园艺植物的栽培、繁育管理,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技术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概算、评估、养护等相关工作,以及在农业基层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等。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就业质量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邢福甫,“创富好青年”“新农人”吴家元,“海口市最美扶贫人”李线花、“柚子夫妇”安烁宇、黄晓玲等一大批热带园艺行业领军人才。 6.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四年,农学学士
中专
2022-12-19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