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南大学黑龙江各专业排位:
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118(需要考599分);
2.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科学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6386(需要考597分);
3.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517(需要考596分);
4.植物生产类(植物保护、农村区域发展、农学、园艺)理科普通类排位6796(需要考594分);
5.法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228(需要考591分);
6.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917(需要考586分);
7.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027(需要考582分);
8.俄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057(需要考581分)
2020年西南大学各专业黑龙江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黑龙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9 | 6118 |
智能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含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 | 597 | 6386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596 | 6517 |
植物生产类(植物保护、农村区域发展、农学、园艺) | 594 | 6796 |
法学 | 591 | 7228 |
文科 | 586 | 917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582 | 1027 |
俄语 | 581 | 1057 |
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西南大学俄语专业始建于1950年,隶属于当年的西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先后有众多高水平的俄语专家和“俄国通”在此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如曾任苏联亚洲影片公司俄文秘书、苏联塔斯社俄文翻译、苏联顾问事物处外事局翻译等职的李德才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三大分校俄文教员、并因其卓越的俄语教学和研究成就被收入俄罗斯出版的《当代俄语界名人录》(莫斯科-赫尔辛基,1994)的齐光先教授,以及上个世纪50年代起即扎根我校的俄罗斯裔女教师陈克理教授和宋维娜副教授等。目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共有俄语专业教师9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1名,俄语外籍教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89%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访学经历。教师主要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基辅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很强的俄语实践运用能力、丰富的俄语专业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学术研究实力。西大俄语专业注重贯彻“全人教育”理念,以培养俄语英才、塑造模范国民为己任,开设有基础俄语、高级俄语、笔译、口译、俄罗斯文学史、俄语国家概况等核心课程。我系与俄罗斯的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国立沃罗涅日师范大学、下诺夫哥罗德语言大学,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等开展本科交换生项目,每年向俄语国家著名高校派遣国家公费、学校公费或学生自费等多种形式的俄语专业留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为100%,去向主要包括:中国驻俄语国家使领馆、俄语国家驻华使领馆、各级国家机关、教育科研、大众传媒、新闻出版、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涉俄旅游、涉俄经贸等。
计算机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新兴交叉性领域,首届本科生由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收。2019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自2019级开始由人工智能学院招生和培养,每年计划招生100人,4年达到400人规模。目前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拥有智能传动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类脑计算与智能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技术创新中心,智能传动和控制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智能科学系、数据科学系、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软件教研室、硬件教研室、感知与信号处理教研室等多个学术研究室。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置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以智能算法+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为特色,着力培养在智能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服务企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型人才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维,厚基础、重实践、精术业、宽口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在智能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毕业生能够理解智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软件开发等原理和技术;获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承担各行各业中的智能系统分析、设计、集成和实现等工作,特别在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两个方面承担“人工智能+”的工作,并能实现以下目标:目标1:能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人工智能思维、专业知识;目标2:以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为方向,熟悉智能科学技术框架和生态系统,具备智能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掌握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拥有一定的智能科学学术研究能力;目标3: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软件、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行业领域,从事智能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和应用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目标4: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三、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一)毕业学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152.5学分(二)授予学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五、核心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电子电路、自动控制原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等。
法学类
法学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简介历史沿革:原西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创建于1950年代中期,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法学本科专业,1987年,法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993年,原西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学专业设立。2006年4月,以原西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和原西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为基础组建西南大学法学专业。支撑学科: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哲学。专业特色:注重面向政务、司法、商务、社会服务领域,培养基础宽厚、综合实践能力突出的法律人才。就业前景:主要到人大机关、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党群部门、律师事务所或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以及到境外、国外就业,从事国内或涉外法律事务、法学理论研究或法律教育等专业工作,以及从事领导、管理等政务或事务工作。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求实创新和敬业精神的司法人才、政务人才、企业法务人才和社会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要求:1.系统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具有较强实务能力和一定理论研究能力。3.具有运用外语进行专业表达的能力,适应国际化要求。4.具有广泛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修养,综合素质优异。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2学分授予学位:法学学士五、核心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总论、刑法学总论、证据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源于原西南农业大学的土壤农业化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在学校农学、生命科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学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逐步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并能够利用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学科。自1980s初,逐步成立了环境保护教研室、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室、环境化学研究室,建立了环境类本科专业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长期以西南地区水、土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了在区域环境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经过近40年的建设,现已形成包括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自设农业环境保护博士学位点在内的,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体系,并被列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精术业、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的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环境规划、管理与评价等方向的综合专业技能,能在环保、市政、化工、材料、冶金、机械、能源等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育、管理、设计、规划、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级专门人才。核心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土壤学、流体力学、资源环境进展、资源环境前沿。师资力量:经过40年的努力,师资队伍已发展到3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45岁以下的21人;在海外获得学位或具有一年以上访学经历的有27人。有生态环境部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才3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3人担任省级学会副理事长,6人担任省级学会常务理事。教师专业背景强,学缘关系涉及瑞典农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学生能在环保、市政、化工、材料、冶金、机械、能源等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育、管理、设计、规划、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学制年限: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中专
2022-12-19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