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10%;第二章20%;第三章20%;第四章20%;第五章10%;第六章15%;第七章5%。
二、基本要求《供电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论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阐明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参数计算、设备选择、保护设置与整定,在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加强电能质量基本概念、标准评估和治理措施的了解,使学生从保障电力供给和保证电能质量两方面认识供电系统设计与运行的重要性。《供电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论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阐明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参数计算、设备选择、保护设置与整定,在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加强电能质量基本概念、标准评估和治理措施的了解,使学生从保障电力供给和保证电能质量两方面认识供电系统设计与运行的重要性。
第二章用户供电系统1、理解负荷曲线的意义及其主要特征参数;2、理解平均负荷、大负荷、负荷系数、需要系数、年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含义;3、掌握负荷计算的常用方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4、掌握无功补偿的方式和补偿容量的计算;5、掌握电源电压选择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6、理解影响线路电压损失的因素和电压损失的计算方法;7、掌握主要电气设备的功能、主要电气参数及其要求;8、熟悉几种常用母线制,能够根据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设计主接线并比较分析主接线的优劣;9、掌握供电系统中的主要电能损耗来源及其电能损耗的计算,熟悉电能节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1、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额定电压和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基本概念;2、理解用户供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3、掌握供电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4、掌握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系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
第六章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与无功补偿1、熟悉电能质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2、理解无功及其波动是影响电压质量的主要因素;3、熟悉电压偏差的概念、电压偏差的计算、电压偏差与电压损失的关系;4、掌握如何利用变压器的分接头调整来满足对电网电压偏差的要求;5、知悉电力系统的常用调压方式(常调压和逆调压)6、理解电压波动与电压闪变的概念与定义,知悉引起电压波动与电压闪变的因素以及解决方法;7、掌握电力系统谐波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8、能够绘制简单系统谐波分析等值电路,分析并联补偿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作用;9、熟悉无源与有源滤波器抑制电力系统谐波的基本原理;10、掌握电
一、课程目标《供电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电力系统尤其是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供配电系统的保护与安全和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等方面的掌握、理解与运用程度。《供电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主要考查考生对电力系统尤其是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供配电系统的保护与安全和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等方面的掌握、理解与运用程度。
第七章供电系统变电所的自动化1、了解变电所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和发展趋势;2、熟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作用与基本工作原理;3、熟悉自动重合闸装置的作用与基本工作原理,熟悉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两种配合方式。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
第五章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与防雷1、理解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的概念;2、熟悉接地装置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3、掌握几种常用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及其保护原理,明晰不同接地方式下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譬如共同接地、重复接地);4、知悉漏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知悉雷电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传播特性;6、熟悉常用的几种防雷装置及其基本机理;7、理解避雷器的伏秒特性以及安装位置的合理选择。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1、了解电力系统中短路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2、掌握三相对称短路电流的分析过程;掌握短路电流的几个特征参数;3、掌握三相不对称短路电流的基本分析方法,明确两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电流的关系;4、能够绘制系统等值电路并计算元件等值参数,能够利用标幺值法计算简单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5、理解短路电流的力效应和热效应,能够校验电气设备的力稳定和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