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07-22 05:40:31解决时间:2022-07-21 19:51
汉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地区 | 批次 | 学制 | 人数 | 学费 |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内蒙古 | 本科二批 | 四年 | 3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江苏 | 本科批 | 四年 | 80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广西 | 本科二批 | 四年 | 2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重庆 | 本科批 | 四年 | 3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山西 | 本科二批A段 | - | 3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吉林 | 本科二批A段 | - | 4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江西 | 本科二批 | - | 4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山东 | 普通类一段 | 四年 | 6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甘肃 | 本科二批K段 | 四年 | 3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浙江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四年 | 4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安徽 | 本科二批 | - | 5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河南 | 本科二批 | 四年 | 6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湖南 | 本科批 | 四年 | 2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四川 | 本科二批 | 四年 | 5 | 5200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贵州 | 本科二批 | 四年 | 6 | 5200 |
专业名称 | 地区 | 批次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位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山西 | 本科二批A段 | - | 534 | 7780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内蒙古 | 本科二批 | 505 | 502 | 6074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吉林 | 本科二批A段 | 504 | 498 | 5280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江苏 | 本科批 | - | 530 | 24093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浙江 | 平行录取一段 | - | 583 | 59727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江西 | 本科二批 | - | 561 | 12941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山东 | 普通类一段 | - | 529 | 93126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重庆 | 本科批 | - | 536 | 14464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四川 | 本科二批 | 539 | 537 | 2038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贵州 | 本科二批 | - | 530 | 17909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青海 | 本科一段 | 455 | 438 | 2875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