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3-17 16:02:30解决时间:2022-11-04 20:48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车辆工程(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四年 | 1 | |||
四年 | 3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3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3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3 | |||
自动化 | 四年 | 3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四年 | 3 | |||
土木工程(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四年 | 1 | |||
四年 | 5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3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5 | |||
交通工程 | 四年 | 2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2 | |||
工程造价 | 四年 | 3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二批 | 四年 | 2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2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2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3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3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2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2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3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四年 | 2 | |||
铁道工程 | 四年 | 6 | |||
测绘工程 | 四年 | 3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2 | |||
建筑学 | 五年 | 2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1 |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英语 | 四年 | 1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1 | |||
会计学 | 四年 |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介绍自动化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可在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仪表、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从事与电气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系统、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测试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铁道电气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扎实,是甘肃省特色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直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工程实验室设备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教育环境。近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目前共有教师2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毕业生具备使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领域、通信技术领域、国防工业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通信信息方面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轨道交通通号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第七学期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建环2002级2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推广和销售、工程咨询和设计、工程安装和监理、环境检测和调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给排水、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等。
专业代码:080503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相近专业:
核物理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反应堆工程专业 风能与动力工程 南昌大学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光伏材料专业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经贸、教育、外事、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同时,依托学校的工科优势,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近三年英语系教师承担科研项目7项、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译著12部,教材2部。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10人,助教2人,硕士生导师12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历届英语专业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在甘肃省各大高校中遥遥领先,并且远远超过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原CCTV杯)、21世纪杯、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等演讲大赛中,英语系选手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甘肃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泛读、听力、写作、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西方文化、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口译、商贸英语、旅游英语、国际工程管理英语、国际工程管理实用英语口语、国际工程管理信函与合同写作、工程英语翻译、标书翻译等。
主要专业方向: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工程英语翻译。
建筑学专业采用“3+1+1”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基本功,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建筑学高级专业人才。近两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现有教师1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8.9%。
毕业生可在各级建筑设计院、规划研究院、文物保护和教育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古建筑保护复原的设计与研究、建筑技术研究或城市建设管理、建筑学教育、建筑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园林景观与庭院设计等。
主要专业方向:建筑设计、景观方向、建筑技术。
本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现代市场营销学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独立进行营销调研、策划、实施等活动,培养具有较强的营销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营销策划与营销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部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2项。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1项。现有教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
毕业生能够在各类企业、市场调研和信息咨询部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从事市场研究、市场开拓与推广、营销规划等工作。
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策划、产品管理、销售管理、服务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技巧、现代物流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