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2-01 22:02:29解决时间:2022-11-04 20:48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车辆工程 | 四年 | 5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3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四年 | 3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4 |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四年 | 1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4 | |||
工程造价 | 四年 | 2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二批A段 | 四年 | 1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2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3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2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四年 | 2 | |||
铁道工程 | 四年 | 3 | |||
水利水电工程 | 四年 | 2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2 |
环境科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 2000年开始硕士专业招生,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示范中心。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甘肃省教育厅青年教师成才奖。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现有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50%。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地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毒理学等。
交通运输专业是1958年我校初建时由铁道运输专业创始人之一、著名留美学者林达美教授带领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该专业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甘肃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拥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内的多项纵横向项目。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主干课程:管理运筹学、铁路运输设备、铁路信号与控制、铁路货物运输组织、铁路行车组织基础、铁路运输调度与统计分析、站场与枢纽设计、运输经济学、高速铁路技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运输市场营销、多式集装联运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铁路和大型厂矿企业从事运输规划、场站设计、调度决策和运输组织的高级技术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7年5月,通过了建设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方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黄河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教育部“寒区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四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1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工科优势,体现铁路特色,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专业动手能力特色明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均为博士和硕士授权点。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铁道部重点课题5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5项。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
毕业生可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研究院所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网络、电磁兼容及可靠性理论、铁路信号运营基础、信号基础设备原理、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铁路信号远程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编组站综合自动化、计算机联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等课程。
主要专业方向:铁道信号、高速铁路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2002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06年被批准设置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点,2010年被批准设置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专业点教师9人,其中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4名,讲师、工程师、实验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占教师人数的45%。水力学专业实验室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
毕业生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利工程测量、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力学、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概预算、工程地质等。
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扎实,是甘肃省特色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直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工程实验室设备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教育环境。近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目前共有教师2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毕业生具备使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领域、通信技术领域、国防工业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通信信息方面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轨道交通通号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第七学期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介绍自动化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两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铁道部重点课题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厅级奖1项。现有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可在电力、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交通、仪表、电气化铁路等领域从事与电气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经济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系统、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测试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铁道电气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2011年)。车辆工程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兰州交通大学结构强度试验中心”通过国家认监委资质认定,“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实验室是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车辆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在本科生中设詹天佑班,并与日本福井大学签订交了换留学生协议。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5名,博士生导师3名。近5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毕业生可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管理及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机车柴油机原理与结构、电力传动与控制、车辆工程、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牵引计算与运用管理、列车制动、车辆装备等。
主要专业方向: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道车辆和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