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学院2008年招生专业介绍
英语
该专业遵循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坚实而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有较为丰富而广博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外语教育、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到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中、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商业、外贸、旅游等部门工作,也可以报考研究生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级视听、普通语言学、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导读、翻译理论、英汉互译、口译等。
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坚实而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广泛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市场营销和旅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成为对外贸易、国际商务、实用商务口笔译等相关领域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本方向学生需要进行英语语言等各种技能的基本功训练,系统学习英语语言、商务英语基础知识,对英美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掌握对外贸易、外贸英语函电、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较强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视听、写作、口语、阅读、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选读、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商务交际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翻译等。
日语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日本语言文化基础,可以熟练运用日语从事旅游、服务、商贸、外事、教育和参与企业活动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日语泛读、日语会话、日语听力、日语文体写作、日本概论、日语语法、日本文学概况、日汉互译、高级日语、高级日语听说、应用日语(商贸、旅游、科技日语)、日本文化概说。综合素质课程: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英语等。毕业生将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知识面、较高的日语综合能力,可满足各类企事业、机关、部门对日语综合性高端人才的需求。
日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该专业以培养能从事外事、经贸、金融、文化教育、旅游管理等行业工作的日语复合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同时为满足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涉外单位、三资企业对日语商务人才的特殊需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大国际商务知识的教学比重,并开设计算机应用的跨学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及运用能力。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泛读、商务日语函电、商务日语翻译、商务日语视听、商务日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商务谈判、商务代理、公关事务等课程。日语教学从基础起步。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外企事业单位、经济、教学、管理等部门工作。
法学
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与技术,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法律和我们党的相关政策。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学逻辑思维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深厚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毕业后能够在司法、立法、行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从事法律工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该专业从国内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实务与方法,培养具有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先进管理意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的,能在国内各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各咨询公司,各中外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咨询和培训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 劳动法、工作分析、人才测评与培训、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管理、企业文化等。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以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研究对公共部门各类人员的录用、开发、保持和使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学科。本专业从国内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与研究我国人事制度和政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学习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实务与方法。培养具有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先进管理意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的,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各级行政咨询和职业指导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人才。本专业课主要课程有: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政府经济学、组织文化等。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以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熟悉公共部门的行政特点以及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除基础课外,该专业主要开设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电子商务、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等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贸英语口语、区域经济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概论、国际投资学、外贸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等学科基础选修课以及保险学、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等任选课程。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管理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工作。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会计、财务、审计实务以及会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本专业主要开设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经济法、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税务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等主干课程,以及金融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
财务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财务与金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筹资、投资分析和财务控制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复合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本专业主要开设微观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金融学、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财务分析、项目评估、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纳税筹划等主干课程,以及开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程预算、市场营销学、财务咨询等相关课程。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从事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统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物流管理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基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除公共基础课外,该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金融、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及相关管理等工作。
市场营销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基础,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除公共基础课外,该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商品学、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推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市场营销、财政学、网络营销、商务英语、广告学、商务礼仪等。本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高级职称和硕、博士为主体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及其它社会经济组织中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与接口、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工程、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工作。
网络工程
该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网络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线性代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网络工程、因特网应用技术、网络安全、计算机密码学、入侵检测技术、宽带通信网络、无线网络、网络系统设计与集成、Unix系统原理与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Web技术与应用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的组织及实施、网络运行管理和分析、网络应用开发以及网络教学等工作。
软件工程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较强的软件开发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并具备软件工程管理知识,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成熟度模型、软件质量控制、嵌入式软件设计、统一建模语言、人机交互设计、中间件技术、Web技术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中从事软件研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软件工程(动画方向)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动漫艺术理论基础、良好的人文与艺术素养、较强的计算机设计能力、一定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动漫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计算机美术基础、动画概论、动画影片分析、摄影摄像、动画造型、动画运动规律、影视后期合成、动画场景设计、3DMAX、三维动画创作、Maya软件应用、网络设计制作、动漫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动画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电视台、学校、多媒体网络公司、电脑游戏公司,以及发行、展览等行业的生产制作部门从事动漫设计、动漫导演、动漫编剧、游戏美术设计等相关工作。
自动化
该专业培养掌握各种现代化生产的监测、控制、管理技术和各种现代化信息采集、处理与应用技术,从事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制造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仿真、控制、优化、研究、开发、集成和运行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与制造业自动化、PLC原理与应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仪表、电机原理与拖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并可以获得一流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训练。
测控技术与仪器
该专业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内的高层次、高质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实践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内的有关工作,成为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光电测试技术、误差理论、控制网络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并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信息技术、仪器仪表等领域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用、研发等工作。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该专业为宽口径引导性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检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制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等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为: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力拖动、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等。
信息工程(系统工程方向)
该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复杂的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主要学习系统科学、信息系统、决策管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系统工程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运筹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管理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关、事业、各类企业的信息部门及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分析、应用、管理等工作。
大气科学
该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全国重点学科。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齐全,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导论、流体力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预报、天气分析、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短期气候预测基础、海陆气相互作用、季风动力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科研、院校、部队等部门从事与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快速适应社会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以及相应电子工程和电子设备生产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信号检测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毕业实习和每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能够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有: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工程光学、光电子学原理、微电子器件基础,微电子基础实验、传感器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电子系统设计等。
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教育单位、电子通信、仪器制造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
通信工程
该专业是IT产业的核心、骨干专业。其主要课程涵盖计算机软硬件、数据结构、网络数据库、电子技术、编码、纠错、容错、故障诊断、自动控制、信息兼容、信息对抗、信息安全、滤波理论、电路系统、交直流变换、程控交换技术、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理论、光纤通信原理、网络理论、卫星遥感技术等分支学科。主要培养具备通信技术开发能力强,实践手段过硬,可以组建局域通信网,并对各种通信网络进行检测、维护、改造等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工程
该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维护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路、数字电路、信息论与编码、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逻辑与代数结构,计算方法及实现,大型数据库系统应用,JAVA程序设计实验,JAVA程序设计,Visual Studio .NET程序设计实验,Visual Studio .NET程序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数据采集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计算机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DSP原理与应用实验,DSP原理与应用,CAD系统原理与应用,生产实习等。该专业涵盖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的适应性强,就业前景好。
应用化学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能力,能在化工企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从事应用电化学、有机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合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实验室管理和科技情报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设的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应用电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工艺设计及化工制图等。该专业适应面广,就业前景良好。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特色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实变函数、离散数学、数学建模、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开发、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论、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本专业历届毕业生除了出国深造及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主要在IT、气象、金融证券及教育科技等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
应用物理学
该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较强的英语能力、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该专业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近代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结构与物性、固体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现代物理专题、激光原理、非线性物理及计算、流体力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物理和应用物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以及招收应用物理类的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遥感、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可在与物理和相关技术的企事业单位、科技公司、学校、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控制、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广阔的就业前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学、IT项目管理、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学原理、运作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Web程序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等工作,也可在IT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工作。
遥感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遥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海洋、陆地等领域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的专业人才。主干课程有: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辐射传输理论、定量遥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遥感影像判读、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全球定位系统、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统计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气象、军队、资源、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等部门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
该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该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学科,拥有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资助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主要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GIS算法基础、数字高程模型原理与方法、GIS可视化开发语言、遥感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然地理学、地图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人口、测绘等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
测绘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大地测量、空间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数字化测图、工程信息系统与工程管理、海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基础、测量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学、数字化测绘、工程制图、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海洋测绘、地籍与房产测绘、工程监理等理论课及其相应的实践课程。
毕业生可在测绘部门、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地震地质、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房产、工业企业、海洋、航空航天、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单位等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方向)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电气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和雷电科学与防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有关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审核、防雷施工、检测验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管理等工作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气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建筑结构、雷电原理、雷电防护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和防雷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工程制图、电磁兼容导论、气象学、雷电原理、建筑防雷、建筑电气技术、接地技术、雷暴监测与预警、防雷工程检测审核与验收、信息系统防雷、防雷工程设计、综合布线、工程预算、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等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