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政法学院专业介绍

日期:2014-06-12 08:35

咨询电话: 0758-2716251   学院网址:http://zfxy.***.cn:82/

 

法学(卓越律师实验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较高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忠实于宪法与法律,熟练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实体中从事法律实务以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宪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法律逻辑、法律文书写作、律师实务等。

 

法学(金融法)(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较高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忠实于宪法与法律,熟练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经济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司法部门、金融机构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宪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法律逻辑、经济学、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以及金融法等。

 

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需求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较高公民素质,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中外社会文化思潮有一定了解,能够胜任中学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理论宣传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模块一:中华文化与全球视野。中国哲学与文化、西方哲学与文化、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模块二:法律、道德与宗教。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宗教学、伦理学。模块三:科技与社会。科技哲学;文科高等数学、社会学与社会调查方法、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分析、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模块四:自我与人文。哲学基本理论、中国文学与艺术经典、西方文学与艺术经典。模块五:语言与逻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英语。

 

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务员)(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熟悉我国政治和政府体制、运行机制及其规律、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从事政务活动、行政管理、政策调研、理论宣传等工作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政治学原著选读、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比较政治学、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学、领导科学与艺术、人事行政学、市政学、行政法、中国社会政治分析、社会调查与方法、公文写作、电子政务、政府经济学、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等。

 

行政管理(基层政务)(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及其规律、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基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文秘和人事管理等工作的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概论、法理学、行政法学、西方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文写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学、信息管理概论、基层政治与基层治理、社区管理、基层组织工作、农村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等。

 

行政管理(应急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我国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及其规律、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基层各级党政机关从事应急(危机)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概论、法理学、行政法学、西方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学、信息管理概论、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务、预警管理理论、灾害社会学、危机管理学等。

 

注:为拓宽就业渠道,所有专业均增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课程。毕业时学生可选择到企业、事业单位就业,也可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申请教师资格,应聘教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