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65783108 65783094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于2016年5月组建,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商学院(原MBA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组成。学部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传媒经济、媒体管理与文化产业为学科特色,常规学历教育与MBA特色教育融合互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传媒类经济管理教 学、研究基地,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家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
学部设有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文化贸易方向)、工商管理(传媒投资与运营方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和商务分析方向)、行政管理(智慧城市治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制片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公共文化与创意设计方向)9个本科专业;传媒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业经济、文化产业6个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工商管理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传媒经济学、文化产业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一、人才培养
学部现有在校生1533余人,其中本科生812名,博、硕士生721名,国际交流合作生近100人。
学部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传媒经济、媒体管理与文化产业为学科特色,常规学历教育与MBA特色教育融合互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传媒类经济管理教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智库。
二、师资力量
学部现有教师近150人,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此外,学部还聘请了300余位政界领袖、行业精英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权威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实践导师和客座教授。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近年来,学部的国际合作规模与深度逐年递增,合作项目涉及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区的多个国家。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在中国联合举办的“国际媒体商务(Global Media Business)硕士项目由经管学部承办,每期招生60名,已成功招收四届学生。学部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商学院开展了针对我院本科毕业生的“留学直通车”项目,每年选派多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知名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学部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合作的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生源质量优异。学部还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推进了“联合培养博士”、“国际教授工作室项目”、“学生交流项目”和“教师交流项目”的发展。
近5年来,学部已经有20多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做访问学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交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也逐渐递增。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业界合作
学部成立了经济管理实验实践中心,建设了创新管理、彭博财经金融、ERP和运营管理、大数据与商务智能、媒体管理模拟实验室,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夏季实践学期,学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围绕“引进来+走出去”、模拟实践课程、文化创意产业夏令营等方式展开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们深入百度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开心麻花等知名企业实地参观学习。
学部已经与京内外的20家知名传媒机构、文化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这些知名企业包括:百度公司、乐视影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时尚传媒集团、易观国际集团、社科文献出版社、河南新浪、中央电视台影视资料馆、中国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河南影视集团、无锡电视台等等。理论融合实践的教学模式为我部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就业情况:
工商管理专业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连年取得了100%的就业率,整体就业质量较高。目前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外各个领域、多个行业中不同类型的组织中,许多同学已经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高级经理和中层部门经理等管理岗位,也有同学自己创业。主要就业单位有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各大媒体及文化传媒公司(如新华社、中央媒体、省市媒体、互联网公司和文化传媒公司等)、各种大中小工商企业、国家机关(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会、海关等)、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医院、中小学等)和高等学校(如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
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留学及保送研究生情况:
工商管理专业每年都有3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保研或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研究生深造,这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杜克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埃克塞特大学、卡迪夫大学、华威大学、伯明翰大学、悉尼大学等等。
工商管理类按大类招生: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领域学科优势,以管理学科为基础,以传媒领域投资和运营为特色的交叉性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既熟悉传统媒体投资与运营管理流程,也了解和掌握新媒体投资与运营特点,具备系统的传媒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投资运营基础和理念,熟悉新闻政策与经营管理相关法规,既懂传媒理论又懂传媒运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管理素质、业务能力、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多维度知识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传媒领域各公司、各部门从事投融资与经营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传媒运营管理人才,为传媒产业培养懂创意策划的COO、懂财务和资本运作的CFO、擅长营销推广的CMO。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传媒企业运营管理、传媒企业战略以及文化传媒领域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受到管理学、投资学、传媒企业运营管理及创新创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修业后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化传媒的理论和方法;
2.掌握企业投融资、运营管理问题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公司战略制定、传媒企业运营、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
7.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8.了解企业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传媒投资与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通过市场营销管理实践设计、管理沟通实践设计、创新创业管理实践设计、新媒体运营管理实践设计、ERP 沙盘模拟企业决策、SAP分析系统、财务决策大赛等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实践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毕业后学生能胜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传媒领域,从事投资、运营管理的理论研究、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等诸多环节工作。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就业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营销及品牌管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也正全面推动品牌化战略的实施。重视民族品牌、发展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系统接受品牌管理方向培养的人才尚存在巨大缺口。我院营销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欢迎。毕业后直接就业学生的主要去向是影视媒体机构、新闻机构、金融机构、广告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
我院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100%。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国内读研、出国读研和直接就业,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上述三类学生的具体比例每年都不尽相同,国内外读研和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约为3:7。
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留学及保送研究生情况:
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毕业生出国深造和保研共占约30%的比例,通过保研、考研或出国留学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帝国理工大学、纽约大学、杜克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伯明翰大学等等。
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
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的专门知识与能力,受到营销策划及品牌管理的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市场营销管理及品牌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将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传媒行业的政策法规、运营特点和发展态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品牌管理专业知识;具有把握品牌发展趋势和拓展品牌管理运作新思路的能力;能够根据对市场环境的研究进行品牌策划;具有品牌宏观分析及战略决策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胜任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文化传媒领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战略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营销管理、品牌运营、生产运营管理和资本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品牌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营销管理与方案策划、市场调查与分析、客户服务管理和品牌建设、维护与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具体职位包括:品牌专员、品牌经理、品牌总监、销售经理、销售代表、销售主管、销售总监、区域经理、销售工程师、区域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市场专员、销售助理和营销总监等。
主干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学、营销战略、品牌管理、营销调研、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企业文化与形象和消费行为学等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还包括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学、民商法、管理信息系统、服务营销、品牌价值管理、品牌文化、品牌传播、品牌形象与符号设计、品牌危机管理、证券投资学、组织行为学和销售管理等。
修业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类按大类招生:包含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
本专业是国内第一所开展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传媒经济学硕士点与博士点,专业学科层次齐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互为支撑,形成了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办学优势。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特色专业”,2014年,我校经济学类被列入教育部国际化专业建设工程。
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依托我校传媒研究的优势和知名度,在培养计划中贯彻经济、管理与传播相互交叉渗透的原则,实现“专通结合”和“复合型”人才教育,一方面注重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突出传媒特色,加大传播学教育的比重,增加学生在传媒领域的实践机会,把学生培养成以经济学为核心,跨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三个学科,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传媒,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经济学学科的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财政学、金融学、社会经济统计、会计学和管理学等。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确保学生广泛深入地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从特色入手,开设了以下具有传媒特色的课程,包括: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数据分析、网络经济学、媒体经营管理、新媒体产业运营管理、文化产业投融资等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将经济与管理学的理论与传媒产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近年来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一步融合。本专业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践机会例如腾讯、百度、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及各级台、报刊社进行参观实践活动。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博弈论、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证券投资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商务英语、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数据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文化产业投融资、网络经济学等。
本专业就业方向包括:(1)国家综合经济管理机关、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分析、规划等方面的工作;(2)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3)金融机构从事经济分析、预测与具体操作等方面的工作;(4)各类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5)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介机构的广告部及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管理与经营;(6)各类媒介机构从事策划、发行、受众调查与研究等工作;(7)电视台节目中心及影视制作公司从事电视节目发行工作;(8)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经营、管理或数据分析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就业市场上,本专业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极强表达能力和进取精神等优秀的综合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100%进入的是国内或国外一流高校读研。
修业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急需大量既熟练掌握经典经济学理论知识,又懂互联网、大数据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数字经济学主要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新的经济规律和特点,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数字经济的研究方向有数字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理论、数字营销、数字信息技术、数字商务、数字产业以及相关政策与法规等。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知识、系统的管理学基础、并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工具使用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相关经济分析、金融分析和行业管理工作,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数字资产管理、社群协作、互联网金融服务、用户价值分析等领域,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同时具备从事研究性工作的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综合性的经济管理人才。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和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原则,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商务与经济统计、计量经济学、大数据财务、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数据挖掘、数字媒体管理、数据化组织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大数据分析的基本训练,掌握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3)具有运用计量、统计、财务分析、大数据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法律、政策及有关数字相关产业方面的相关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修业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开设以培养国际文化贸易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的高校。该专业生源质量较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每年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读研的比例持续提高,平均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层次较高。从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等各个环节看,国际文化贸易专业适应当前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实需要,为全国推广该专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除本科教育外,自2005年起,我院就开始招收国际文化贸易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因此,该专业学科层次齐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互为支撑,形成了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办学优势,形成了本专业在发展中的良好的位势,为“创一流学科,办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文化贸易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世界文化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行机制,熟悉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法规,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并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向文化及相关行业,能在文化艺术、、出版发行或其他文化传媒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销策划、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文化贸易方向)人才培养定位于“国际化”、“应用型”,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以适应国际化需求为直接目标。在教学中既夯实学生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文化贸易基础理论,提升学生经济学专业素养,又注重文化、传媒产业基础知识等,深化专业范围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外贸实习平台实务操作、课程实践、业界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博弈论、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证券投资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国际金融、国际文化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听说、国际文化贸易、版权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经济学、外贸英语函电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国内读研、出国读研和直接就业。主要就业方向包括:(1)在企业从事货物或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工作;(2)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从事影视文化作品、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海外发行;(3)从事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等辅助工作;(4)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工作;(5)在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为其商业发展创造机会,如采购、发行、营销、策划、教学、研究、公关、翻译。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就业市场上,本专业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极强表达能力和进取精神等优秀的综合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100%进入的是国内或国外一流高校读研。
修业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普通类本科专业,包含文化产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公共文化与创意设计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制片管理方向)专业面向文化传媒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传媒机构、新媒体机构、文化演艺机构和影视制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传媒领域精英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文化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项目策划执行和国际文化传播等工作。
本方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影视及新媒体节目策划、制作、运营管理、发行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影视产业和数字产业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主干课程:
管理学基础、文化产业前沿、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产品创意与营销、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投融资、视听节目创作与运营、数字媒体经营与管理、影视剧制片管理、纪录片创作与管理、公共文化管理、设计管理、创意营造基础。
修业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公共文化与创意设计方向)专业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面向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传媒机构、文创公司、演艺机构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传媒领域精英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和组织策划能力,掌握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文化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政府相关部门、文创及演艺机构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项目策划执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等管理与经营的相关工作,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公共文化和文创产业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主干课程:
文化产业前沿、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产品创意与营销、文化经纪、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等。
修业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就业情况: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活跃在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影视传媒的多个行业中,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或担任重大影视项目的制片人。在中央电视台、中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阿里影业、腾讯传媒、百度传媒、凤凰卫视、新浪传媒、国家大剧院、空政电视剧艺术中心、中国出版社、光线传媒、江苏集团、湖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单位,我们的毕业生受到普遍好评。
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留学及保送研究生情况: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到国内外的“文化产业管理”、“传媒经济学”、“艺术管理”、“制片管理”等硕士专业继续深造,近十年来我专业有多名毕业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深造。
行政管理(智慧城市治理方向)普通类本科专业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重点领域。而智慧城市管理是新时代赋予城市管理的升级,管理人才奇缺。行政管理(智慧城市管理方向)专业根据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我国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制订出了基于公共管理学科,反映交叉学科特色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理论基础、掌握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知识、熟悉智慧城市公共事务治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人才能够运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和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技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体、相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及区域合作、人居环境治理、城市发展及再生、社区管理和服务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从事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资源管理、市政项目评估、城市经营实践等方面工作。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城市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技能;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有在在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体、相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胜任各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和政策分析工作;
(5)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城市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习一门外语,并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等。
主干课程:
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学、智慧城市治理、城市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学说史、公共部门管理沟通、政府公共关系、公文写作与处理、调查研究方法、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社会网络分析。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就业情况:
行政管理专业连年保持就业率100%,目前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外各个领域、多个行业中不同类型的组织中,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1)有就职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的,如全国人大、农业部、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编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海关总署、中共天津市委、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大、北京市建委、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行政学院等;(2)有就职于各大媒体的,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等;(3)还有就职于大型企业的,如辽宁省电力公司、北京市外企人员服务总公司、国家电网、松下电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等。
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留学及保送研究生情况:
经过四年的精心专业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每年都有应届毕业生保研或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研究生深造,这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美利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与商务分析方向)普通类本科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与商务分析方向)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领域学科优势,突出商业管理、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三者交叉融合的特色,培养熟悉现代经济与管理规律,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设计能力,掌握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在互联网与传媒行业、文化产业、国家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数据驱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技术赋能的数字创新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也承担许多来自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研究课题。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媒体管理模拟实验室、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所、大数据营销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平台。
本专业教师为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突出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挑战性学习,通过有趣味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在高强度的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历年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国内外名校录取深造。
毕业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知识;
(2)掌握信息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信息收集、组织、分析、传播和利用的能力;
(3)掌握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具备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4)能够从技术与管理双视角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战略角色与关键作用,能够驾驭信息技术提升绩效、引领创新;
(5)具备良好的数据思维和数理基础,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6)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大数据领域实际商业问题;
(7)了解实证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8)具备正确的商务伦理道德观和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国际视野。
主干课程:
Python与数据科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创新管理、创业管理、大数据分析
修业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培养特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学生培养中全面推行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挑战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发现、实验、调查、分析、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功教学经验获得多项教学奖励。
2)体验式学习
在教学中不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各种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各类竞赛类环节。
3)挑战式学习
通过有趣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高强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并综合运用,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实践教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构建学生全过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打通课程实验、课外实践、夏季学期、创新创业等诸多环节。2017年6月3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组队参加首届SAP全国大学生ERPsim模拟经营大赛,在全国6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名。并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SAP ERPsim模拟经营大赛亚太区对抗赛,荣获亚太区第三名的佳绩。
教师团队优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团队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媒体管理、数字创新以及数据科学等领域,出版了一大批相关专著,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知名校友成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分布在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各大媒体机构、互联网与传媒行业、文化产业,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
学生就业情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多年来坚持战略性就业的理念,鼓励学生将个人就业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专业支持的战略性就业方向主要为三个:(1)各大媒体机构。专业毕业生分布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九大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各个省级传媒集团,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2)互联网及文化产业。专业毕业生大量输送进互联网、传媒、娱乐、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今日头条、美团、新浪、网易、爱奇艺、摩拜等众多互联网枢纽企业。(3)咨询与市场研究公司。专业毕业生凭借自己出色的商业洞察、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能力,毕业后进入各大咨询公司和市场研究公司,为行业发展不断提供解决方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连年保持就业率100%。
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留学及保送研究生情况: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通过保研、考研或者留学的方式继续深造。毕业生如满天星斗,闪烁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这些学生将卓越的价值观、拼搏的精神以及扎实的专业素养带入其他高校,不断提升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声誉,促进着专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