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日期:2019-08-28 14:54

成立时间:2002 年

开设专业:研究生专业:学院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4 个二级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2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科专业:现设置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9 年停招)、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4 个本科专业。

机构设置: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运动训练系、民族传统体育系、公共体育部、体育社科研究中心、场馆服务中心、学院办公室、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

学生规模: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407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66 人。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8 人,其中教师65 人,行政、教辅及后勤管理人员21 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8 人、副教授25 人,博士6 人、硕士45 人,硕士生导师11 人,运动健将8 人,国际级裁判1 人,国家级裁判7 人,客座教授40 人;教师中在国内各种学术团体、协会兼职近 20 人。

办学条件:学校拥有文体馆、综合训练馆、大型标准田径场地、游泳馆和网球馆各1 座。南、北、东3 个室外运动场区,包括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足球场共63 块。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具备承担教学、训练、比赛多种功能,可为学校和社会体育提供全方位服务。

办学成果:近五年来共获国家级科研立项5 项、各类省部级项目 40 多项、获批各类科研经费近200 万元;出版著作和教材10 部,发表核心论文近20 篇;获得省部级成果奖14 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项目3 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项目4 项;获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 项;获批辽宁省体育优秀教学团队1 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获省级精品课1 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五年来获国家级体育竞赛前8 名奖项56 人次;获省级前8 名奖项 210 人次。

发展目标:把体育学科建成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大学体育与高水平队协调发展,体育社科特色突出,学科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显著,人文环境和谐,全国知名、有实力、有影响的省属一流体育科学学院。

专业介绍

1.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专业)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足辽宁,服务全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高尚教育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健全人格,团队协作精神,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合格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开设的主修课程有: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健康教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科研方法、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田径类、球类、体操类等。修业年限3 至6 年,并符合其他学校相应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体育研究机构等部门,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竞赛指导、裁判组织等工作。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9 年停招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理论前沿知识和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修课程有:“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经济学”、“运动生理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方向理论与实践”等。修业年限3 至6 年,符合其他学校相应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体育管理者、培训师、俱乐部管理精英、高端私人教练、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管理人员、体育类教学指导培训师等。

3.运动训练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竞技体育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与指导能力,能胜任青少年体育专业训练、训练、俱乐部大众健身及体育管理工作,并能从事体育运动学校、中小学竞赛与训练等工作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修课程有:运动训练学、专项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按摩、运动竞赛学等。修业年限3 至6 年,符合其他学校相应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协会部门、中小学体育师资,从事运动训练专项教学与训练、俱乐部技能指导与各类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其他工作。

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专本专业培养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在学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康指导等领域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开设的主修课程有: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核心课程有武术学概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民俗民间体育、运动训练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实践。修业年限为3 至6 年,符合其他学校相应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管理部门,从事武术、养生教学与训练、技能指导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