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在工程与物理及其结合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运用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毕业生在能源、安全、健康、环境、物质科学等领域成为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二、培养成效
从本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a. 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工程物理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
b. 运用数理、工程和专业知识,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或者应用开发的能力;
c. 设计、实施、运行相关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且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d. 应用计算机及先进专业软件工具开发、设计并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e. 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对理论、技术、工程、管理等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合的能力;
f. 了解本方向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应用前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能力;
g. 从专业角度理解当代社会和科技热点的知识和能力;
h. 认识到需要终身学习,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i. 在多学科交叉环境下具有按个人的兴趣发展的能力;
j. 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k.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按本科四年学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本科长学习年限专业学制加两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0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4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16 学分,自由发展课程学分10 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 通识教育44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 14学分 |
|
1061018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学分 |
1061019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学分 |
1061020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学分 |
1061022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学分 |
(2) 体育4学分
第1-4 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 学分;第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 学期为限选,第7-8 学期为任选。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 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体育课的选课、退课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2018 级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 外语(一外英语必修4或8学分+2学分,一外小语种必修6学分)
一外英语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要求4或8学分,英语实践环节2学分。
入学英语分级为1、2 级的同学,须在公共英语、通识英语课程或外文系英语专业课程中修满8 学分,建议大二结束前完成;英语分级为3、4 级的同学需修满4 学分的英语通识课程或外文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议大一结束前完成。建议所有学生后续学期继续选修英语或英文授课课程,坚持英语学习不断线。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高可减免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及要求》(教学门户)。
(4) 文化素质课13学分
文化素质课程(理工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含新生研讨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 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为限选,至少8 学分,要求其中必须有一门基础读写(R&W)认证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录(含基础读写(R&W)认证课)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5) 军事理论和技能训练3学分
2. 专业教育116学分
(1) 基础课程54学分
1)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39 学分
a. 数学基础课19 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
10421055微积分A(1)5学分
10421065微积分A(2)5学分
10421194线性代数(理科类)4学分
10420252复变函数引论2学分
40420193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3学分
b. 物理基础课20 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
20430225基础物理学(1)5学分
20430234 | 基础物理学(2) 基础物理学(3) | 4学分 5学分 |
10430953 | 基础物理实验A(1) | 3学分 |
10430963 | 基础物理实验A(2) | 3学分 |
* 如大一物理选修大学物理A,需在进入工程物理专业补修物理课学分
工程技术基础课14 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