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与应用数学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文山,面向云南,适应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深厚教育情怀,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能应用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熟悉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基本规律,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能做班主任工作及团学工作,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数学教学、教研及管理的骨干教师。
专业特色:1.师范特色鲜明,扎实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能力满意度高。2.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优秀成绩。3.教师队伍团结有力,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90%,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50%,有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二级教授1名。4.本专业与中小学形成了校-校合作机制,产生了合作“双赢”,2021年获得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项。2021年本专业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就业方向:报考数学类及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中小学及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企事业单位与数学研究、数据分析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物理学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文山,面向滇东南,适应国家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滇东南地区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师德师风和深厚教育情怀,有扎实物理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学能力出色、班级管理能力强、教育改革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动力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并助力基础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中物理骨干教师。
专业特色:首创师范生培养的“中学物理教育创新思维”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教育创新思维的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体系建设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立项支持,教师团队被认定为校级教学团队,建有“文山州中学物理教育创新思维研究中心”,对中学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育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学省内领先,是培养创新型中学物理教师的摇篮。本专业博士硕士教师占比超过80%,有研究生导师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专业实验室价值500多万元,近年承担教科研项目20余项,每年均有学生考上名校研究生,就业率名列前茅。
就业方向:报考物理类及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生;普通高中、初级中学、职业中学的物理教师;网络课程资源及教育软件的开发;企事业单位与物理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人工智能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瞄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基于新工科理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关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商业等行业应用,将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实用技能人才和应用开发人才作为目标,建设具有西南地区先进水平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基地和产业赋能基地,建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优势特色专业。
专业特色:校企联动构建“人工智能 +”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带动专业建设,将项目式管理引致到课程、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中。注重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建模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解决农业、工业等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进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医疗人工智能等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博士硕士教师占比80%,近年承担教科研项目10余项,教育部立项的产学研项目有五项。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人工智能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中从事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开发的相关工作;适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机器人、智能生产流水线、传感器以及数据库开发、Web等计算机专业领域建设、维护的相关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层次: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除具备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外,还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网络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能力。同时,在智能制造领域,还具备综合运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机器人、通讯技术、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AGV、工业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能工厂的能力,能胜任从事对工业产品、农产品、药材(如三七)等进行智能生产管理、智能加工、智能仓储、智能物流至少一个环节的岗位需要。学生将成为知识面宽广、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熟练、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特点。专业积极融入学校转型发展,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基于OBE理念的智能制造专业和课程建设,建设基于工厂真实产线的专业实训平台。
就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为电气技术领域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就业面向电力、智能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可在国家电网、电力设计院、电气设备生产公司、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系统设计、设备生产、技术研发、系统维护以及部门管理。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