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07-27 03:38:34解决时间:2022-07-26 13:42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应用化学 | 四年 | 4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4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4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3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1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11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1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17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四年 | 1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3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1 | |||
自动化 | 四年 | 4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3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3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7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3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能源化学工程 | 四年 | 2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年 | 3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2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2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3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四年 | 50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埃文斯维尔大学合作办学) | 四年 | 20 | |||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 四年 | 4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批A段 | 三年 | 5 | ||
供用电技术 | 三年 | 4 | |||
发电运行技术 | 三年 | 5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0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1 | |||
英语(招英语考生) | 四年 | 4 | |||
日语(招英语考生) | 四年 | 3 | |||
会计学 | 四年 | 4 | |||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 四年 | 5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8 | 8150 |
通信工程 | 541 | 9166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41 | 916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40 | 9313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37 | 9792 | |||
自动化 | 531 | 10716 | |||
电子信息工程 | 528 | 11225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26 | 11548 | |||
软件工程 | 525 | 11729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23 | 1211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20 | 12647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20 | 12647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520 | 12647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517 | 13217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15 | 13549 | |||
能源化学工程 | 511 | 14274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10 | 14477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09 | 14672 | |||
应用化学 | 508 | 14866 | |||
土木工程 | 508 | 14866 | |||
机器人工程 | 508 | 14866 | |||
环境工程 | 506 | 15274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06 | 15274 | |||
工程管理 | 506 | 15274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506 | 15274 | |||
会计学 | 本科二批A段 | 440 | 31166 | ||
财务管理 | 439 | 3143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15 | 38639 | ||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专业) | 普通类 | 408 | 40877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05 | 41833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331 | 66422 | |
供用电技术 | 330 | 66722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27 | 67671 | |||
输配电工程技术 | 322 | 69287 | |||
发电运行技术 | 322 | 69287 |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2 | 8007 |
会计学 | 469 | 8342 | |||
日语(招英语考生) | 468 | 8458 | |||
英语(招英语考生) | 468 | 8458 | |||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专业) | 462 | 9148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29 | 13273 |
一、专业概况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于1981年,包括:输电工程、电厂建筑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首批品牌专业,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首批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2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拥有吉林省输电工程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内高校唯一的输变电运行实训基地,实验设备总值近4700万元。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1、输电工程方向:是国内开设最早、招生规模最大的输电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行业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输电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较强,同时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从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厂建筑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和部分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事电厂建筑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
1、输电工程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与CAD、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线路继电保护、输电线路设计、输电杆塔设计、杆塔基础、输电线路施工、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
2、电厂建筑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电气工程基础、机电工程设备、电力结构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建筑结构实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BIM应用、建筑工程造价等课程。
3、道路与桥梁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与CAD、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CAD、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电厂厂区路网规划设计、机电工程设备、道路桥梁照明与供配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概预算等课程。
四、就业方向
1、 输电工程方向:通过本专业学习,具备从事输电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运维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后可到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科研机构、供电公司、检修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
2、电厂建筑方向:通过本专业学习,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尤其是电力土建相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后可到电力建设企业和发电企业从事工程项目规划和管理工作,或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在93%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 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 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 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具有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和过程管理的初步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 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熟悉与本专业相 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 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 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路原理、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与检测技 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机电系统设计、机电传动与控 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电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研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系列实验、机电系统测控实验、机械基础实 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系列实验、机电控制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系列实验、电子机械综 合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面向电力行业的特色专业之一。始建于1975年,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所在学科于199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先后获批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各一个。专业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为培养专业特色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四十多年来始终立足于能源电力行业,以“电力行业优势”为依托,以“电厂水处理、电厂化学仪表及测试技术、金属腐蚀与防护”等为方向,以“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和工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特色人才,既能掌握能源、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能从事管理和解决电力运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的水、煤、油及烟气等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
三、主干课程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力设备水汽理化过程、膜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厂燃料分析与管理、电力用油、废水处理工程、电厂化学仪表及自动化、电厂环境保护。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电网公司、电力建设部门、电力设计院、电力研究院、政府环保部门、水处理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环保公司、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等。
一、 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是吉林省特色专业。主要面向能源电力行业信息化需求,培养具有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技术支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教学团队1个,省精品课程4门,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电路、电子技术、信号获取与信息处理、微处理器原理及其软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 SE 程序设计、现场总线技术、EDA应用技术、智能仪器、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等。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PROTEL、MULTISIM、PROTEUS,PLC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设计(利用DSP实现交流采样,谐波分析,傅里叶变换,有源滤波器);JAVA课程设计(配电自动化,网络通信);EDA课程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合并单元设计,IED设计);通信技术应用实践(现场总线、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智能用电应用),现场实习;毕业设计。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为电子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能源电力领域的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和科研机构。
一、专业特色
基于学术型,技术型,综合型(ATC)学生培养理念,本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实现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注重数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知识培养,使学生具备合理知识结构,扎实理论知识基础;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学生不同需求,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通过设置不同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需求进行选择。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ATC培养理念,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数学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与科学计算、决策分析、软件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C语言、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结构、复变函数、计算方法、实变函数、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与编码、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
储能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领域。储能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掌握储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多维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储能科学、系统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氢能、燃料电池、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相关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