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09-04 17:28:28解决时间:2022-08-24 14:26
层次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分类 |
---|---|---|---|
专科(高职) | 三年 | 旅游类 |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厦门及周边地区旅游、休闲相关企业服务与管理需要,具备相关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娴熟的岗位操作技能,服务意识强、外语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导游服务、旅游服务礼仪、旅游英语视听说、旅行社管理、计调与外联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景区景点讲解、旅游景区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专业拥有稳定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背景多元,互补性强。校内专任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2位、副教授3位、讲师3人、助教2人;“双师型”教师100%,博士后1位,博士1位,海外留学归国硕士2位;国家级专业带头人和校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各1人。专业兼职教师共19人,均来自厦门知名旅游企业,专业水平过硬、行业知名度高、社会资源丰富。
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内建设
目前建有校内实训室12种18间,总占地面积达到1305平方米,设备总资产490万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与厦门建发旅游集团、厦门旅游集团国旅等厦门主要龙头旅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个,包括旅行社8家、景区2家、其它类型旅游企业13家。
【就业情况】
毕业生在旅行社、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业或部门从事导游、计调、会务接待、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营销等旅游岗位的服务与中基层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近两年平均毕业率为96%,起薪范围为2350-2800元,质量跟踪调查显示满意率达到100%,连续两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统计均为100%。
【特别说明】
专业前身为2005年设立的涉外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所在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201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经过10年的探索、改革和发展,基本形成了理论教学“职业化”、实践教学“立体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校企对接“多样化”、技能竞赛“常态化”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课证赛融通、教学做一体”课程体系构建逐步成熟。
专业目前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竞赛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举办院“十佳导游之星”大赛迄今已9届,并积极参加市、省、国家导游技能大赛,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为厦门旅游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所培养的导游人才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厦门导游人才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学校按照“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和“以奋斗者为本的治校”,逐步形成“产教融合共同发展,大爱匠心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特色专业3个,省(市)重点示范专业9个,已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拥有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在内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团队;2017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3项。近五年,招生录取率98.45%,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本省就业率86%、本市就业率70%。
1、国家级资助
(1) 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生源地贷款申请办法可登陆各地市教育部门网站查询),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离校后的利息由学生本人全额支付。每生每年的助学贷款金额不超过6000元。
(2) 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分为贫困和特困两个等级,特困等级每生每年4000元,约占学校学生数的5%;贫困等级每生每年2500元,约占学校学生数的15%。
2、校级资助
(1) 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设“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且一时无法缴清学费的新生,可在报到当天先申请学费缓交,办理入学手续。
(2) 突发性困难补助是对学生个人发生突发性重大困难的一种特殊补助,资助金额每生1000-5000元不等,特别重大困难的学生可获10000元的资助。
(3) 勤工助学。困难学生除了享受学校的各项补助之外,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
3、社会资助
我校可协助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向相关社会机构申请资助,其中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设立的“陈剑渊王耐助学基金”、“洪恭仕洪文发助学基金”,资助金额为每生每年5000元,资助时间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