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工院有什么专业?沈工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AISEC)、财务管理、机械工艺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化学、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物业管理、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保险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AISEC)、工程管理、智能制造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网络空间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SEC)、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合作)、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一、沈工院有什么专业
|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保险学 | 四年 | 本科 |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SEC)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工艺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本科 |
| 能源与动力工程(AISEC) | 四年 | 本科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澳合作) | 四年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本科 |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软件工程(AISEC) | 四年 | 本科 |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空间安全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物业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 三年 | 专科(高职) |
二、沈工院最好的专业排名及分数线
1、物理类最好的专业排名及分数线
| 排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8 | 19296 |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7 | 19612 |
| 3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3 | 20903 |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37 | 29725 |
| 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29 | 32704 |
| 6 | 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24 | 34554 |
| 7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4 | 38354 |
| 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6 | 41481 |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6 | 41481 |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01 | 43440 |
2、历史类最好的专业排名及分数线
| 排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1 | 法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25 | 15116 |
| 2 | 工业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8 | 16715 |
| 3 | 财务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7 | 16933 |
| 4 | 社会工作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3 | 17868 |
| 5 | 物流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2 | 18098 |
| 6 | 保险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2 | 18098 |
| 7 | 物业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11 | 18310 |
三、学长学姐推荐的专业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就业方向:本专业面向能源电力行业和电力装备制造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调控、运维与检修、规划与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计算机实训、电子工艺实习、Matlab仿真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机检修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电力系统潮流仿真分析、电力系统故障仿真分析、智能变电站控制实训、电能计量实习、电网仿真实习、继电保护综合实训、电气设备选型与配电装置设计、继电保护设计与整定计算、高电压绝缘测试实训、发电厂电气运行实训、变电站运行实训、智能电网全数字仿真实习、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实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电气类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辽宁省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首批试点专业” 就业方向:本专业面向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及电气工程相关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检修、检测与控制、开发与调试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技术、智能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力系统通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计算机实训、电子工艺实习、Matlab仿真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机检修实习、智能仪表计量实训、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专业认识实习、继电保护整定设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电气设备选择方案设计、电力电子变换电路设计、高电压防雷保护设计、电机测试仿真综合实训、智能电气控制实训、发电厂电气运行实训、智能电网全数字仿真实训、智能变电站控制实训、充电技术实训、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实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AISEC)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
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
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
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
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
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
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
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
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
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
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
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
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
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
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流体力学(56学时)、传热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燃烧基本原理
与建模(2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础(24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
时)、自动控制理论(32学时)、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4学时)。
示例二:工程流体力学(A)(72学时)、传热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72学时)、燃烧理论
基础(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自动控制理论(72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
学(48学时)。
示例三:流体力学(80学时)、传热学(60学时)、工程热力学(75学时)、燃烧学(30学时)、
机械原理及设计(90学时)、工程图学(90学时)、电工电子(9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30学时)、
工程力学(12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
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如燃烧学实验、热工控制与测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AISEC)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综合评价”第4名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企业单位、银行与金融证券机构、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证券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微积分、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信息系统、财务ERP沙盘模拟、审计学、管理会计、税法、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 实践环节:基础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习、财务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审计学实训、管理会计实训、税法应用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自动化类
自动化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就业方向:面向电力系统、新能源领域,如火电厂、风电场、电建公司、供电公司等单位就业,也可在智能制造、化工、冶金、计算机等行业从事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与仪表、PLC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电力工程与工厂供电、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等。 实践环节:金工、电工、电子工艺实习、机炉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实践训练、火电厂运行仿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ISEC)
沈阳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
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含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
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与技术(含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含机械电
子学、控制理论、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技术)、热
流体(含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40+32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理论力学(60学时)、机械原理(56
学时)、机械设计(56学时)、电路理论(4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0学时)、数字电路(32学时)、
微机原理(40学时)、机电传动控制(64学时)、工程材料学(32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学
时)。
2.示例二: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机械工程制图(48 +64学时)、机械原
理(64学时)、机械设计(64学时)、电工技术基础(64学时)、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6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
3.示例三
(1)工程机械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发动
机构造与原理(32学时)、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48学时)、工程机械底盘(40学时)、现代工程机
械(48学时)、工程机械设计(32学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32学时)。
(2)机电一体化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控
制工程基础(40学时)、机械电子学(48学时)、机制工艺学(48学时)、机电传动控制(40学时)、
液压传动(40学时)、CAD/CAM(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
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中专
2022-10-28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