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0-31 15:39:43解决时间:2022-10-28 15:40
|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 数字经济 | 四年 | 本科 |
| 金融学 | 四年 | 本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 英语 | 四年 | 本科 |
| 翻译 | 四年 | 本科 |
| 新闻学 | 四年 | 本科 |
| 新闻学(卓越班)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本科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四年 | 本科 |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力学 | 四年 | 本科 |
| 汽车服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本科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本科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类)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类) | 四年 | 本科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本科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四年 | 本科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智慧道路卓越工程师班) | 四年 | 本科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智能建造 | 四年 | 本科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水利水电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测绘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本科 |
| 轻化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交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本科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学 | 五年 | 本科 |
| 城乡规划 | 四年 | 本科 |
| 风景园林 | 五年,四年 | 本科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本科 |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物流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艺术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影视摄影与制作 | 四年 | 本科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产品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本科 |
| 工艺美术 | 四年 | 本科 |
| 排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法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90 | 16226 |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90 | 16226 |
| 3 | 金融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8 | 17090 |
| 4 | 会计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8 | 17090 |
| 5 | 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8 | 17090 |
| 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7 | 17549 |
| 7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6 | 18036 |
| 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5 | 18518 |
| 9 | 计算机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5 | 18518 |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3 | 19482 |
| 排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会计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6 | 4680 |
| 2 | 金融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4 | 5023 |
| 3 | 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3 | 5189 |
| 4 | 会计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2 | 5382 |
| 5 | 网络与新媒体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2 | 5382 |
| 6 | 金融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0 | 5782 |
| 7 | 法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0 | 5782 |
| 8 | 法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9 | 5978 |
| 9 | 金融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8 | 6195 |
| 10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8 | 6195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 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 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 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 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 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 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 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 +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 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 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 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 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 (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 (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 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 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 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 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 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 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概况如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立于1956年,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于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I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湖南省一流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面向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污染物控制、新能源及先进能源系统、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等领域培养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发电工程领域工程师培养的摇篮,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技术专家和优秀管理人才。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与能源电力领域相关的人文、伦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等知识,具备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实践能力,能在能源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安装、运行、研究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哪些?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水轮机原理、核电站设备与系统、热力发电厂、新能源发电技术、热工测量与检测技术;区域能源系统、能源经济学、智慧能源等。图片三峡水电站
4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科平台有哪些?本专业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主要包括:“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能源高效清洁转换与利用”省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清洁能源生产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
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能源电力领域、大型央企,地方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开设有“中广核”和“三峡”联培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每年推免优秀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图片大亚湾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