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3-17 04:42:45解决时间:2022-10-31 12:00
年份 | 专业名称 | 地区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1 | 应用化学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7 | 38910 |
2021 | 应用化学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8 | 30107 |
2021 | 应用化学 | 吉林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6 | 21531 |
2021 | 应用化学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9 | 75051 |
2021 | 应用化学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2 | 86581 |
2021 | 应用化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1 | 50682 |
专业名称 | 地区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应用化学 | 甘肃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1 |
应用化学 | 山西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应用化学 | 内蒙古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化学 | 四川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化学 | 陕西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应用化学 | 新疆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化学 | 河北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化学 | 天津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化学 | 浙江 | 普通类平行录取 | 普通类 | 四年 | 1 |
应用化学 | 山东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层次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分类 |
---|---|---|---|
本科 | 四年 | 理学学士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专业立足甘肃、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具备化学化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化学研究、教学、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功能材料、环保化工产品、生物化学品及水处理药剂的研制开发,并能在上述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已形成理工结合,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具有精细化学品、无机有机合成、功能材料和现代分析技术等特点的应用化学专业特色。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 “甘肃省 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甘肃省化学化工教学示范中心和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本学科。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企业横行课题3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90多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精细化工产品新技术、环境化工产品新技术、化学制药工艺学、煤化学与工艺、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催化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食品分析和食品等。
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权建设单位,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西部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逐年增多。我校非常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措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助学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