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1-06 17:30:55解决时间:2022-11-04 20:46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生物科学类(理工类,4年,4500元/年,包含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0 |
机械类(理工类,4年,5850元/年,包含专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 | 四年 | 20 | |||
材料类(理工类,4年,5850元/年,包含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8 | |||
电子信息类(理工类,4年,5850元/年,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 四年 | 5 | |||
自动化类(理工类,4年,5850元/年,包含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6 | |||
化工与制药类(理工类,4年,5850元/年,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药物制剂) | 四年 | 13 | |||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10 | |||
应用化学(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5 | |||
应用化学(药物绿色合成方向)(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2 | |||
应用化学(智能检测分析方向)(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2 | |||
材料物理(半导体芯片制造方向)(理工类,4年,5850元/年) | 四年 | 2 | |||
材料化学(先进材料与3D打印方向)(理工类,4年,5850元/年) | 四年 | 2 | |||
材料化学(英语双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理工类,4年,5850元/年,智能材料与工程方向;除基础专业学费外,超出部分按每学分100元另行收取) | 四年 | 3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智能成型方向)(理工类,4年,5850元/年) | 四年 | 5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与智能材料方向)(理工类,4年,5850元/年) | 四年 | 2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5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10 | |||
土木工程(建工方向、道桥方向、地下工程方向)(理工类,4年,4500元/年) | 四年 | 16 | |||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双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理工类,4年,5850元/年,除基础专业学费外,超出部分按每学分100元另行收取) | 四年 | 2 | |||
化学工程与工艺(智能化工方向)(理工类,4年,5850元/年) | 四年 | 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材料类(5850元/年,包含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9 | 28438 |
土木工程(建工方向、道桥方向、地下工程方向)(4500元/年) | 520 | 27974 | |||
化工与制药类(5850元/年,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药物制剂) | 520 | 27974 | |||
生物科学类(4500元/年,包含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520 | 27974 | |||
应用化学(药物绿色合成方向)(4500元/年) | 520 | 27974 | |||
材料化学(英语双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5850元/年,智能材料与工程方向;除基础专业学费外,超出部分按每学分100元另行收取) | 521 | 27533 | |||
应用化学(智能检测分析方向)(4500元/年) | 521 | 27533 | |||
机械类(5850元/年,包含专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 | 523 | 26659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智能成型方向)(5850元/年) | 523 | 26659 | |||
材料化学(先进材料与3D打印方向)(5850元/年) | 523 | 26659 | |||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双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5850元/年,除基础专业学费外,超出部分按每学分100元另行收取) | 525 | 25828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500元/年) | 526 | 25374 | |||
化学工程与工艺(智能化工方向)(5850元/年) | 526 | 25374 | |||
应用化学(4500元/年) | 528 | 24505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与智能材料方向)(5850元/年) | 531 | 23222 | |||
材料物理(半导体芯片制造方向)(5850元/年) | 532 | 22756 | |||
信息与计算科学(4500元/年) | 533 | 22350 | |||
自动化类(5850元/年,包含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535 | 21548 | |||
电子信息类(5850元/年,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 541 | 1918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500元/年) | 545 | 17729 |
本专业是以光电相关学科为基础,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光器件制作技术和光学测量技术、光通讯技术、计算机光信息处理技术、激光应用技术、光信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专业下设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方向。本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教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共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联合开发项目100余项,其中20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省级试点专业。本专业所属学科是省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工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理科)。现形成了一支数量、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岗位教授2名,校特聘教授3名。教学设施齐备,实验条件优越,与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立了“三实一创”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与塑料成型加工、包装材料与技术以及塑料模具加工等方面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化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材料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材料化学的发展前沿方向,在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测试与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能在新能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本专业为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入选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物理理论基础及相关实践技能,具备材料制备、加工、分析测试等基本能力,适应功能薄膜材料、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等工业领域的需要,能从事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的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功能薄膜材料和等离子体技术及电子器件两个专业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鄂部属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省级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目前,应用化学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应用化学专业汇聚了一批包括“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等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年富力强的教师。本专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湖北化工、材料、制药、环境等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贯穿于专业综合改革的全过程中,形成了“精品专业课课程-系统的科研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项目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培养计划项目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掌握化工生产工艺工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化工、炼油、医药、农药、材料、能源、军工、冶金、环保、轻工、日化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和贸易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