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3-11 06:39:14解决时间:2022-11-04 21:53
年份 | 汉语国际教育 | 物理学 |
---|---|---|
2021 | 520 | 517(物理学(师范类)) |
2020 | 530 | 530 |
年份 | 汉语国际教育 | 物理学 |
---|---|---|
2019 | 510 | 516(物理学(师范类)) |
2018 | 507 | 513(物理学(师范)) |
2017 | 506 | 506(物理学(师范类)) |
年份 | 汉语国际教育 | 物理学 |
---|---|---|
2019 | 544 | -- |
2018 | 551 | -- |
2017 | 527 | --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掌握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毕业后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服务, 能在物理学或相关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力热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还设置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开设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概论、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获得比较扎实的物理知识、坚实的实验技能、较高的教学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办学条件
专业历史:物理学专业设立于1974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6个专业之一。197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2003年获批光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批凝聚态物理、物理电子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批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物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4门课程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2016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可招收部分公费师范生。 师资力量:物理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29人,博士生导师2人,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双聘院士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聊城大学教学名师3名。 科研水平: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0余篇;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实验条件:本专业依托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和科研设施不断改善。物理学专业现有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中心和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内和1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办学特色
物理学专业秉承“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成人成才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专业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先进、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办学特色。
办学成果
本专业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四十余年来,培养了5000余名师资和其它社会各类人才。许多毕业生就职于高校、中科院所、企事业单位、中等教育等单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物理学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技能大赛、从业技能大赛、教具制作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近三年来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有200余人次奖。其中国家一等奖2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6项,省级特等奖4项,优秀奖7项,省级一等奖27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14项,极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大大增强。
就业前景
四十余年来,物理学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也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每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在35%左右,考研学生多数被录取到“985”“211”等国内外重点高校。自2016年以来,本专业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这些学生毕业取得学位证和教师资格后定向分配就业任教,有编有岗。
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汉英双语教学为特色,以汉语表达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协调交际能力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全面的汉语及语言学知识、文化知识和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跨文化交流及其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目标1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学基础、优秀的汉语表达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 目标2跨专业学习能力。学生应具备优秀的语言教学技能,具有能把己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应用到相关工作领域的能力,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应用所学专业知识; 目标3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应具备协调交际能力,具有前瞻性视野,全球化国际视野,能够将专业相关语言文化知识运用到汉语国际推广、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外事、外贸、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其他需要具备汉语和外语能力的管理工作; 目标4个人发展。学生应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 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拥有自主终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研究活动的能力; 目标5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跟踪国际理论与研究最新动向,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开拓、创新工作,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
主干课程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
办学条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名,并充分依托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文学院中文系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多方师资力量,聘请多名中英文兼职教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内建有多所教学实践基地,国外建有萨摩亚孔子学院以及约旦孔子学院2所教学实践基地。
办学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名,并充分依托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文学院中文系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等多方师资力量,聘请多名中英文兼职教师,突出汉英双语教学与面向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实践教学,强化双(多)语、双(多)文化的熏陶,合力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成果
2007年以来,本专业共招收本科生505人。现四个年级共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36人。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多样,主要有政府机关、中小学、汉语培训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出国充当汉语教学志愿者或留学、国内攻读研究生等,本专业考研录取率在40%左右。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山西 | 物理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5 |
安徽 | 物理学(师范)(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 |
山东 | 汉语国际教育(学费待定)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40 |
物理学(师范类)(学费待定) |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