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和农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和农学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农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农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和农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和农学录取分数线(内蒙古)
理科
|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 | 农学 |
|---|
| 2021 | -- | 354 |
| 2020 | -- | 384 |
| 2019 | -- | 412 |
| 2018 | -- | 396 |
| 2017 | -- | 379 |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和农学专业介绍
植物生产类
农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农学 门类:植物生产类 专业名称:农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作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
内蒙古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础、兼通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有
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
及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或在周边相通语言国家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
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
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掌握创造性
思维以及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民族、语族)、现代汉语、中国现代
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象
的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师范类)和农学招生计划(2022)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河北 | 农学(农林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内蒙古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0 |
| 辽宁 | 农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吉林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3 |
| 黑龙江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山东 | 农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广西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贵州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陕西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甘肃 | 农学(农林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宁夏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2 |
四、各省市最新录取分数线(2021)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河北 | 农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2 | 104483 | | |
| 内蒙古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54 | 45720 | | |
| 辽宁 | 农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5 | 61559 | | |
| 吉林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66 | 45559 | | |
| 黑龙江 | 农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73 | 52473 | | |
| 山东 | 农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92 | 168216 | | |
| 广西 | 农学(46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5 | 114646 | | |
| 海南 | 农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8 | 21627 | (03) | 物/化/生(3选1) |
五、就业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格局中,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对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有出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地域性较强,开设的高校相对较少,多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来看,内地学生就业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考博、出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出路。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向中西部的需要。中西部学生的就业一般比较顺畅,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就业去向。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蒙古语
1.蒙古语就业前景:
蒙古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其中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被视为蒙古语的方言。 蒙古国物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稀少,随着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需要一大批精通蒙古语翻译的人才,国内开设该语种的高校寥寥无几,蒙古语翻译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2.蒙古语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农学
1.农学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是14亿的人口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和不断减少的耕地,唯有农业科学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的农学人才,将会是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就业前景良好。
2.农学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如在种子、农药、化肥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研发等相关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单位或院校进行教学,研究等工作。
中专
2022-11-04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