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2-27 22:16:09解决时间:2022-12-16 09:04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大连交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人工智能 | 2021 | 物理类 | -/550(本科批) | -/485(本科批) |
| 人工智能 | 2020 | 理科 | -/545(本科批) | -/485(本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0 |
| 重庆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1 |
| 湖南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山东 | 人工智能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8 |
| 江西 | 人工智能(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6 |
| 安徽 | 人工智能(5200元/年;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 浙江 | 人工智能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0 |
| 江苏 | 人工智能(在旅顺口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 内蒙古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2 |
| 山西 | 人工智能(办学地点旅顺口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6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5 |
| 河南 | 人工智能(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 吉林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9 |
| 山西 | 人工智能(办学地点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07 |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大铁精神、“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学校现有沙河口校区、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6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31.05万册,电子图书151.1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427种。
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是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10个五年制双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074人,其中,本科生1515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917人。
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等建设点42个。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以上本科精品类课程35门、省级一流课程61门。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131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8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8人,其中教授169人、副教授3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14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90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新人才3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23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其中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学校是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发起成立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连续挤压产业创新联盟”。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社科基地、智库等39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6项,获批省部级项目64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次,出版学术著作20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58项。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学校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成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牢“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高铁“走出去”等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全面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学校“五大战略”“三大工程”,凝聚发展力量,切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
序号
|
专 业
|
收费标准
|
|
1
|
工业设计(艺术类)
|
10000元/生学年
|
|
2
|
艺术设计(艺术类)
|
10000元/生学年
|
|
3
|
动画 (艺术类)
|
10000元/生学年
|
|
4
|
经济学
|
4500元/生学年
|
|
5
|
安全工程
|
3800元/生学年
|
|
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000元/生学年
|
|
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000元/生学年
|
|
8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4200元/生学年
|
|
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000元/生学年
|
|
10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4200元/生学年
|
|
11
|
应用化学
|
4200元/生学年
|
|
12
|
车辆工程
|
4200元/生学年
|
|
13
|
车辆工程(动车组方向)
|
4200元/生学年
|
|
14
|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车辆方向)
|
4200元/生学年
|
|
15
|
交通运输
|
4200元/生学年
|
|
16
|
交通工程
|
4200元/生学年
|
|
17
|
土木工程
|
4500元/生学年
|
|
18
|
土木工程(铁道与城市轨道工程方向)
|
4500元/生学年
|
|
19
|
土木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
|
4500元/生学年
|
|
20
|
环境工程
|
4500元/生学年
|
|
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800元/生学年
|
|
2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车组方向)
|
4800元/生学年
|
|
23
|
自动化
|
4800元/生学年
|
|
24
|
电子信息工程
|
4800元/生学年
|
|
25
|
通信工程(铁道信号方向)
|
4800元/生学年
|
|
2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800元/生学年
|
|
27
|
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
|
11120元/生学年
|
|
28
|
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
|
11120元/生学年
|
|
29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
|
11200元/生学年
|
|
30
|
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
|
11200元/生学年
|
|
31
|
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2
|
交通工程+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3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4
|
工业工程+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6
|
工商管理类+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7
|
焊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
|
11280元/生学年
|
|
38
|
土木工程+软件工程
|
11400元/生学年
|
|
39
|
工业设计+软件工程
|
11400元/生学年
|
|
40
|
日语+软件工程
|
11520元/生学年
|
|
41
|
英语+软件工程
|
11520元/生学年
|
|
42
|
会计学(中外合作)
|
20000元/生学年
|
|
43
|
软件工程
|
16000元/生学年
|
|
48
|
软件工程(专升本)
|
16000元/生学年
|
|
49
|
软件技术
(高职)
|
12330元/生学年
|
学校创建于1949年,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6年由阜新矿业学院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学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10所国内一流大学之列。
学校现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在册学生3.9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2.8万人。学校着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1个国家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研发平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基地。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00余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人、两院院士(双聘)7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特聘教授19人、二级教授17人;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学术头雁,21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名师,30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12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校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太阳石精神”为核心、以“家文化、和文化、廉文化、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把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建设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太阳石精神”的一流应用创新型人才。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10余名校友先后当选为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有数十名国家部委领导、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有4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30余名校友担任国内知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有一大批校友担任国有或民营大中型企业掌门人。
辽宁工大人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敏锐的思维、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文化引领战略,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