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2-21 18:36:14解决时间:2022-12-16 12:1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1 | 理科 | 375/349(专科批) | 440/233(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1 | 文科 | 447/447(专科批) | 440/206(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0 | 理科 | 399/371(专科批) | 281/184(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0 | 文科 | 459/430(专科批) | 321/200(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9 | 理科 | -/336(专科批) | -/203(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9 | 文科 | -/428(专科批) | -/184(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8 | 理科 | -/356(专科批) | -/238(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8 | 文科 | -/442(专科批) | -/229(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7 | 理科 | -/310(专科批) | -/242(专科批)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7 | 文科 | -/418(专科批) | -/273(专科批) |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监理实务能力、工程测量及建设,掌握各种常规测绘仪器的使用及基本计算、小区域控制测量、测图、放样、变形观测及工程建设监理技能,能从事城建(规划、建筑、市政、园林等)、房产、国土、水利等各类工程的测绘、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及建设工程的监理等工作,具有良好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AutoCAD、地形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国土管理与地籍管理测量、测量平差、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招投标、GPS(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土木工程概论、工程监理概论与实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等。
【实践实训】:通过专业认知实习、专周实训、暑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种实验、实训、实践环节,与四川高威新潮工控公司、成都华友监理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在具体的项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获得职业证书】:取得测量员、监理员、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认证中一个及以上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办公自动化、文秘、会计电算化等一个以上通识性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各类建筑公司、勘测院、监理公司、水利水电、地矿、交通、城镇规划、市政建设、房产、国土资源利用等相关单位,从事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质检、勘测、材料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
一、办学定位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教专家资格。
二、悠久历史
学校的前身是川南经纬学堂,成立于1901年,是四川第一所“新学”。清翰林院国史馆编修、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为首任校长,朱德、恽代英等曾在这里辛勤耕耘,培育出吴玉章、曾德林、黎英海等知名校友。
三、主要荣誉
四川省“双高”院校B档
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四川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泸州技师学院,是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四川省文明校园
四、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激流澎湃的长江之滨、沱江之畔,开设46个高职专科专业,在校生15818人,占地1344亩。
拥有馆藏图书1448500册的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川南最大的诺博幼儿园、五星级首旅建国饭店、四星级洲际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天猫超市等优越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室内体育馆、恒温游泳馆,温馨舒适的标准化宿舍、食堂,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保障。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723人,其中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专家2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常驻外籍教师4人。聘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国平等兼职教师307人。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
近年来,教师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01项,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专利20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2项。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省级以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120余人次。
六、合作交流
学校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泸州市“一体两翼”战略新需求,按照“专业—产业集群—产业链”逻辑,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构建333专业群体系,重点建设学前教育、酿酒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3个核心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等3个骨干高水平专业群,大力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3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实施以群建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推行“1+1+1”专业建设模式(即一个专业对接一个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依托一个本科院校、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与中国酒业协会、郎酒、泸州老窖、哥大诺博、华为、国信蓝桥、阿里巴巴、吉利汽车、洲际集团、豪能科技等合作,毕业生高端就业达50%,海外就业达10%。
七、教学科研
学校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学前教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学前教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酿酒技术专业),国家1+X试点证书7个(建筑信息模型、智能财税、电子商务数据分析、web前端、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传感网应用开发),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艺术设计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5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50余篇(EI和ISTP收录近40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先后在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全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赛等技能竞赛中获奖1100余人次,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240余人次,涌现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林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勤学奋进新青年林厚坤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八、社会服务
学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能承担机械及制造、电子电工、建筑等18项职业技能鉴定。学校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近30000人次。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创办于1999年,前后经历了10年本科办学和10多年高职办学。1999年,学校前身四川师范大学南洋学院成立;200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07年,在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外事学院基础上组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2013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升本院校;2021年,通过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现场复核;2021年,被列入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学校办学条件总体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学校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现代服务、医学健康等 5 大专业集群,开设 3 年制高职专业 69 个和“3+2”贯通培养专业 19 个,初步建成 15 个专业群,以群组建 6 个专业学院,专业建设机制和特色进一步彰显,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现有成都和眉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2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195万册。全日制在校高职专科学生16000余人。设信息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设计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等6个专业学院,东坡书院、明德书院、致远书院等3个社区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眉山校区校园建筑,沿着山势和坡地,高低起伏,“山校相映”,建筑群落疏密有序,疏林草坡相得益彰,校园环境非常漂亮。眉山校区也是智慧校园,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全苹果IMac一体机或电子白板系统,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交互,能让你体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活。“国际范”更是眉山校区又一个亮点,学生公寓里,每层楼都有自助洗衣房和干洗房,每层楼都有健身房,校内IMAX3D电影院,让你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最新的国内外大片。而成都校区则有非常完备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东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伴书山上林木众多、曲径通幽。整个校园植被茂盛、四季繁花,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四川省最美校园。《林师傅在首尔》、《青春驿站》等众多影视剧组外景拍摄地都选择在了成都校区。
“十三五”期间,获批全国职业院校首批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 1 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建成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 1 个(艺术设计),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 1 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建成省级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计划重点特色专业 3 个(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 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成省民办教育协会骨干专业 2 个(软件技术和智慧健康服务与管理)。建成各类省级课程 20 门(精品课程 1 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 门、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 3 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4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6 门);建成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2 个。
“十三五”期间,建成各类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总数7个。承担5项省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持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累计获得厅局级以上课题290项,其中省部级6项,获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29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7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建立了国省校三级师生竞赛体系,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 135 项、省级奖项 398 项。学校将入学质量等级为 E+的学生培养到毕业时质量等级为B+,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现有各类教师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48.92%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占比55.86%,“双师型”教师占比54.48%,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1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根据“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显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位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12位、全省第2位。
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室226个。建成了西南地区唯一的卡尔拉得汽车实训基地等多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培训基地,上线了西门子4.0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成了成都地铁10号线全真实训环境、阿里巴巴全真立体仓库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西南地区最大的京东校内实训基地等。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建筑工程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的民办教育汽车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有力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
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500余家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先后开设“四川蓝光嘉宝订单班”、“成都地铁订单班”、“蒙牛集团订单班”、“京东订单班”、“伊藤洋华堂订单班”、“元迪教育订单班”、“万科订单班”、“北汽银翔订单班”、“四川现代汽车订单班”、“成都力方订单班”等20多个知名企业订单班。校企合作紧密,合作成效显著,为改善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学校先后与韩国、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2013年开始,每年有近100名学生出国留学。采取联合培养模式,两年后在取得国内大学专科文凭的同时,还将获得国外大学的本科文凭。为了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实现继续升造的愿望,学校执行省教育厅“专升本”政策,每年都有超过500名的学生升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医学院等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为了提升全院学生的学历层次,积极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联系,已开设建筑经济管理、汽车服务工程等几十个自考本科专业。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就业,启动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与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建设厅等单位进行沟通,保障了各个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连续10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先后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扶贫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扶贫记功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行为得到了包括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四川省高等教育协会原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俞仲文等众多教育名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体制机制好,管理模式好,民办院校就应该这样办!”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适应市场需要的就业能力。学院与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2011届、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9%。学院在2013年4月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地处四川省会成都市。成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大都市,更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学院位于成都市城东,毗邻三环路、紧邻成都东站,地处城市向东发展的核心地带,成都地铁2号线直达我院,交通顺畅,出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