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问:提交培养计划和选课是不是一回事? 答:提交培养计划不是选课,学生在提交培养计划后还要选课,提交培养计划是自己研究生阶段所必修的全部课程,而选课只是选本学期自己要修的课程。研究生院不是所有的课程每个学期都开设,所以同学们应该注意提交完了培养计划后还应该选课。一般来说英语和政治课系统里已经自动安排好了上课班级,其它的课要自己或者院系根据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选修。选课必须在每个学期的开始的前两周内完成选课,否则所修课程无效。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
6、问:是否可以选修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 答:只要是本学期学校开设的课程,原则上每位同学都可以选。选课方法:在研究生信息平台个人课程管理中点击“课程增选申请”按钮,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本学期各院系所开的所有课程,学生可以按本人的兴趣进行选修。不列入培养计划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处理,成绩如实记载,不计入应修学分,不影响答辩毕业;列入培养计划的课程,如有不及格,则无法申请答辩。未在培养计划中出现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平均成绩为计入总学分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
8、问:培养计划制定完成后课程是否可以修改? 答:培养计划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制定好自己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一旦提交保存,除下列情况外,原则上培养计划内课程不能变更: (1)因开课单位教学安排有变动,应开课不能开或者取消该课程的; (2)因休学、保留学籍等原因未及时完成课程学习而原来的学科培养方案修订后无法重修同一门课程必须变更的; (3)因转专业等原因培养计划需要重新制定的; (4)根据研究需要确需增选其它课程的。 因以上原因确需修改培养计划,可在研究生信息平台――培养环节――培养计划管理中提交申请。
7、问:入学后为什么要制定培养计划,如何制定? 答: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学校各院系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学科的差异,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每个同学根据自己所在学科的培养方案制定本人研究生阶段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及毕业完成的各个环节,这就是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阶段每个同学根据自己所制定的培养计划进行选修课程,只有完成了自己的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学分和必修环节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否则不能毕业。 研究生院的培养信息系统里已经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了本专业的课程,新生同学登录进入培养信息系统后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导师要求选择所要修读的课程。研究生所修学分需达到了本专
1、下载个人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课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请下载2018版培养方案,打印“课程设置页面”(示例页面如下表)。务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分类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公共必修100001C5基础学术英语交流C5综合英语C5硕士英语-学术论文写作C5硕士英语-学术翻译实践C5硕士英语-科技文献选读C5硕士英语-雅思托福训练C5硕士日语(一外)C5硕士俄语(一外)C5硕士德语(一外)C5自然辩证法概论C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专业必修010002S5《地理学》硕士学科专题讲座S5空间数据分析方法S5遥感地学分析S5数
3.认真填写,严格审核。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研究生认真填写相应培养计划,并按照各学科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研究生培养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同时汇总本单位培养计划,于11月10日前将电子版报研究生院。联系人:姚金梅联系电话:24694518附件:研究生培养计划网上录入流程附件【附件:研究生培养计划网上录入流程.docx】研究生院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3、问:我校培养方案中课程由哪些内容构成?: 答:培养方案中课程主要由公共平台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创新创业课、学术研讨课、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课等模块构成。具体参见各学科培养方案。
5、问:什么叫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 答: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是指研究生选修本院系其他专业或其它院系所开设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跨学院、跨专业选取不多于2门非本专业课程列入培养计划,课程学分计入总学分。多余两门的跨专业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作为选修课处理。
4、问:什么叫公共平台课? 答:公共平台课是学校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公共平台课程列入培养计划,课程学分计入总学分。公共平台课课程可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选修课课程计算学分。
2、问:什么是培养方案? 答;培养方案是有关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在校时间安排的基本要求和规定,是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和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是衡量研究生能否毕业的标准,也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总学习计划。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须由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审核,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等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改,须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以书面形式送交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备案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