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石油和化工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职业技术学院,1950年10月创建于长春,时名为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教育厅主管,是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收费标准 |
530601 | 材料工程技术 | 5000 |
570102 | 化工生物技术 | 5500 |
570203 | 石油化工技术 | 5000 |
570201 | 应用化工技术 | 5000 |
560106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 5500 |
600601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6500 |
560110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 4100 |
570208 | 化工装备技术 | 4100 |
560101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4100 |
560102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5500 |
560113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5000 |
56070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5000 |
560701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5500 |
560103 | 数控技术 | 5000 |
560309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5500 |
560203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5000 |
560301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5500 |
560610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6500 |
530103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5500 |
560302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5500 |
610101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5000 |
560303 |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 6500 |
61020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4100 |
560703 | 汽车电子技术 | 5500 |
610205 | 软件技术 | 4100 |
610206 | 软件与信息服务 | 5500 |
610119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5500 |
610115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6500 |
610213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6500 |
520904 | 安全技术与管理 | 5500 |
570207 | 工业分析技术 | 5000 |
590206 | 化学制药技术 | 5000 |
520804 | 环境工程技术 | 3500 |
590207 | 生物制药技术 | 5500 |
520812 | 水净化与安全技术 | 5500 |
540406 | 消防工程技术 | 5100 |
590209 | 药物制剂技术 | 5000 |
590208 | 中药制药技术 | 5000 |
630801 | 电子商务 | 4100 |
650103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5100 |
600415 | 航空物流 | 6500 |
630302 | 会计 | 4000 |
540104 | 建筑室内设计 | 5100 |
600401 | 民航运输 | 6500 |
630701 | 市场营销 | 4500 |
650104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6500 |
630903 | 物流管理 | 4500 |
590301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5000 |
610216 |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560707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560105 | 特种加工技术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600409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560304 | 智能控制技术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610302 | 移动通信技术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560301H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新审核标准收取。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
学校自1950年创办以来,1953年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4年1月迁至当时的省会吉林市。1956年8月由于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吉林食品工业学校。1958年8月,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对化工人才的需要,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5月,为适应吉林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设大专部,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3年7月由于人员、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化学工业学校。1973年2月,学校为适应吉林油田开发建设需要,改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1978年8月学校被化工部列为全国重点化工学校,易名为吉林化工学校。此前学校主管上级单位一直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2002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确定现校名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位置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总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东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宜山路70号,南校区位于吉林市高新区吉丰东路66号,创业园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深圳街86号。学校占地492600.11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05 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条件
(一)设备投入
学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43人,专任教师299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3人,具有硕博学位教师258人,聘任技能大师4人,外聘教师89人。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
(一)机构设置
学校教学单位设置为六院三部: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技术学院、机电与智能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经管与艺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二)专业建设
适应吉林省产业需求,依据产业链、岗位群组建专业群10个,其中国家示范专业4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示范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立项建设专业群12个,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9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制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安全、现代服务为延伸的专业布局,专业对接吉林省支柱产业匹配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第六研制组生物化工组组长单位和工作秘书单位,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生物化工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立项单位,主持“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
(三)课程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精品课13门,省优秀课23门,吉林省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精品在线课程11门。制定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获评“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4部。
(四)基地建设
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150个,校外实训基地282个;拥有吉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
(一)学生规模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1315人。中高职衔接校达到51所。
(二)就业情况
人才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截止11月底,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07%,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67%。
(三)产教融合情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校与松原石化、四环制药开展现代学徒制育人试点;聘请技能大师担任客座教授,成立大师工作室6个。成立联想IT学院、众诚石化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和“丰满区社区学院”。积极实施合作办专业,开展冠名班、定制班;吉林化工职教集团被批准为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并推荐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
(四)以赛促学情况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学校是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吉林省集训基地,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校,连续承办行业协会各类赛事。
学校鼓励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
(五)国际合作情况
坚持办学,高质量开展国际合作,学校与韩国大真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专科教育项目,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韩国庆南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国外海外院校开展了多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经世国际学院”项目获得批准。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声誉
(一)获得荣誉
学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并成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2012年,学校被评为2010-2012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7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8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校园示范学校。201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度全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获评了首届吉林省创新人才100强品牌服务单位。2020年被公示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获评国家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
(二)社会认可
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建设有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国家第一所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第一批石油和化工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和省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与吉林省总工会签约成立吉林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学校成功入围国家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2个专业被认定为骨干专业项目,东北炼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吉林省石油和化工专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电仪实训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分析实训基地、东北炼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化工装备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2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三)社会影响
学校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在行业内享有一定地位,目前学校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东北区协作组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员,中德联盟吉林省示范基地,吉林省化工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吉林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单位。化工职教集团获批建设省示范性职教集团。近年来,学校教师持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创新实用新型职务专利;为中化吉林长山化工股份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培训员工和退转军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吉林昊融集团有限公司等办本科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社会服务
1.培训服务能力
(1)一体推进培训学院、培训基地、培训队伍、培训机制建设,发挥跨企业培训中心功能,面向企业员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大中小学生、行业教师等多种群体开展培训。获评两个国家培训基地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吉林石化学习中心落户我校。
(2)夯实平台建设,打造优质服务资源。开展竞赛服务,被省总工会确定为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多次承办行业、省市级竞赛。强化鉴定服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2个;建成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考试中心,成立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估考试站。中小学研学基地和大学生共享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不断扩大影响。
2.协同创新能力
校政企融合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中心3个、校企合作工作站4个,成立了“丰满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研究所科研工作逐步启动。
3.文化服务能力
校外建设13个志愿服务基地,参与市创城系列活动和大型赛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超百次、超千人次、超万小时。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职教活动月、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同步。图书馆向社区,利用率同比上升;电子阅览室全天候。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历证书颁发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高职毕业生由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专科(高职)毕业证书。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学政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主要内容
目前,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入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家庭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级教育部门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入校后,由学校核实认定后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生活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等为辅。
(二) 我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内资助政策主要内容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 %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设立了校内奖学金(一等1600元/年,二等800元/年,三等200元/年)和困难学生帮扶资金,建立了孤残学生帮扶与救助制度。
为实施精准帮扶,学院每年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慰问计划,为其发放慰问品。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专业及个人能力,设置大量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勤工助学获得资助,减轻生活负担。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及相关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按照资助政策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资助。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说明
(一) 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
无特别要求。
(二) 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要求
无特别要求。
(三)身体及健康状况要求
执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并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录取规则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
1、调档比例:投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如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省份要求执行。
2、我院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清”办法,即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进行,成绩按照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1)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按其第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不能满足的按其第三专业志愿录取;
(2)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如果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按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录取未满并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专业;如果未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则不予录取,做退档处理;
(3)同等条件下,按照各省(市、区)文科和理科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报考专业,即文科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的科目顺序依次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但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投档后,在“专业志愿”和“高考成绩”相同的条件下,按考生原始分数优先的原则确定新生录取专业;
(4)对加分照顾考生的处理,按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考生所在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吉林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简称对口招生)
1、调档比例:投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如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投档比例要求执行。
2、对口类按照“志愿优先”原则录取。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优先级别: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以语文、数学、外语、综合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1)对同批次同一院校志愿报考我校、未能按专业志愿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录满并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专业;对同批次同一院校志愿报考我校未能按专业志愿录取且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均做退档处理。
(2)对加分照顾考生的处理,按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考生所在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
联系电话:0432-64649925、6464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