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大项目、大企业用工需求,锡林郭勒盟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订单、定向培训在就业培训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5%提高到目前的36%以上,培训的针对性和就业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今年,全盟累计培训城乡各类人员45403人,其中开展技能培训23302人,技能培训后就业20414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7.6%。
为有效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扩大培训效果,锡林郭勒盟采取资金集中使用的办法,对农牧业、劳动和扶贫等部门的就业培训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专项用于订单、定向培训。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企业、培训机构、劳动者三方积极性,下力气改进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改变以往"先培训后补贴"、"先审核后拨付"的培训补贴方式,对签订委培培训协议和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培训与补贴同步进行。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实行培训经费补贴与培训实际效果挂钩。
在积极培养现代产业工人的同时,立足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特征与优势,积极组织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服饰加工、民族乐器演奏等一系列文化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在劳动力集中、地方特色产业、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好的地区,采取"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文化品牌劳动力培训,将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揉入就业,就业行为又促进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目前,镶黄旗石雕、东乌旗民族服饰、正蓝旗标准蒙语播音、太旗跃进村手工刺绣等培训已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农村牧区劳动力生产生活特点,利用农牧区冬闲牧闲时节,大力开展"推进素质就业"为主题的冬闲牧闲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大部分旗县市(区)挂牌成立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临时机构,积极探索转移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办法、路子。今年,锡林郭勒盟农牧民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36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