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2-12-02 19:03:28解决时间:2022-11-04 19:43
| 年份 | 朝鲜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2021 | 363 | -- |
| 2020 | 400 | -- |
| 2019 | 411 | -- |
| 2018 | 378 | -- |
| 2017 | 371 | -- |
| 年份 | 朝鲜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2021 | 299 | 328(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 2020 | 362 | 375(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 2019 | 372 | 389(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 2018 | 341 | 369(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 2017 | 336 | 352(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韩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技能,同时又能够系统地掌握国际商务沟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科技、经贸、旅游、文化、新闻、教育、劳务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韩语精读、目标管理与韩语实践、韩语视听说、韩语会话、韩语笔译、韩语写作、第二外语、韩国社会与文化、韩语语法、高级韩语会话、商务韩语等。
该专业与韩国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和合作关系,学生在校学习满两年或两年半后,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选拔批准,可参加留学项目,赴韩国大学学习一年或两年。在韩期间还可获得社会实践和推荐就业的机会。
|授予学位|按按照国家学位条例规定,凡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授予学位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辽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吉林 | 朝鲜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5 |
| 黑龙江 | 朝鲜语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0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0 | |||||
| 朝鲜语 | 文科 | 30 | ||||
| 江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5 |
| 山东 | 朝鲜语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河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广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贵州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新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吉林 | 朝鲜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75 | 19097 |
| 黑龙江 | 朝鲜语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299 | 76615 |
| 文科 | 363 | 24118 | ||||
| 山东 | 朝鲜语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67 | 224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