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和广播电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和广播电视学在新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就业前景和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专业介绍和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和广播电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和广播电视学录取分数线(新疆)
理科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 | 广播电视学 |
---|
2021 | -- | 370 |
2020 | -- | 388 |
2019 | -- | 390 |
2018 | -- | 405 |
2017 | -- | 387 |
文科
年份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 | 广播电视学 |
---|
2021 | -- | 416 |
2020 | -- | 431 |
2019 | -- | 453 |
2018 | -- | 428 |
2017 | -- | 432 |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和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
伊犁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
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
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
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
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
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熟悉的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技术;
4.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现能力、声画组合
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熟悉新媒体传播业务,了解世界广
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统计
方法。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
访与报道、广播电视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新闻
评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教学、媒体实习等。
1.校内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1)独立的实验课程,围绕广播电视采制流程开设独立的训练课程;(2)课程设
计中的实践环节,即将理论讲授与作业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媒体实习
学生通过在媒体实习,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采访、拍摄(录制)、编辑、报道、合成等环节
的具体工作。实习分为低年级阶段的短期认知实习和高年级阶段的媒体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
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围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各环节,观照全媒体信息传播形态,开展多种以视音
频为主要表达形态的创作实验,包括视音频采集、数字摄影摄像、暗房技术、灯光处理、非线性编
辑、播音与主持、节目播控、节目形态与策划、多媒体制作、数字媒体实验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将先
进的新闻传播理念融入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
伊犁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础、兼通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有
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
及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或在周边相通语言国家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
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
会科学和语言学诸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掌握创造性
思维以及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民族及少数民族跨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民族、语族)、现代汉语、中国现代
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象
的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和广播电视学招生计划(2022)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河北 | 广播电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
历史类 | 5 |
江苏 | 广播电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2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山东 | 广播电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0 | | |
河南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
文科 | 5 |
重庆 | 广播电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
历史类 | 2 |
四川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
文科 | 5 |
陕西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
文科 | 2 |
甘肃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
文科 | 3 |
新疆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
文科 | 6 |
四、各省市最新录取分数线(2021)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江苏 | 广播电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1 | 123723 | (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502 | 39845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江西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9 | 92411 | | |
文科 | 528 | 28693 | | |
山东 | 广播电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0 | 195344 | | |
甘肃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389 | 60415 | | |
文科 | 481 | 12720 | | |
新疆 | 广播电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0 | 0 | | |
文科 | 416 | | |
五、就业前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格局中,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对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但是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有出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地域性较强,开设的高校相对较少,多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来看,内地学生就业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考博、出国获得进一步发展出路。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向中西部的需要。中西部学生的就业一般比较顺畅,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就业去向。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就业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现在已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许多跨境民族的语言和文学,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关民族交往和交流的园地和桥梁。如今,藏学、蒙古学、满学、突厥学、壮学、傣学、苗学、瑶学、彝学、哈尼学等已成为国际性的学科。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决议、宣言和国际公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共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可在中西部省份高校、中等学校等教育单位或国家机关部门就职,或者直接进大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广播电视学
1.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
广播电视新闻业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媒在未来数十年内将继续呈蓬勃发展之势,其中,电视较之报刊、广播等媒体仍然优势明显,虽然即将迎来因特网的强劲挑战,但未来的传媒业,不可能让某一模式独占鳌头。受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将大受欢迎。 本专业培养的是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精湛的专业技能、突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大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管理部门、互联网平台、文化传媒机构等从事新闻舆论工作、内容制作与传播工作、内容策划与管理、视听传播等工作。
2.广播电视学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策划、创意、创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文案策划、编导、技术工程师、运维工程师、影视编导、销售经理、技术支持工程师、导播、影视后期制作和各类媒体担任新闻记者、新闻编辑、新闻节目策划人和新闻栏目主持人,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管理方面的工作等等。
中专
2022-11-05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