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网
更新:2023-03-15 03:02:10解决时间:2022-11-06 16:09
年份 | 网络与新媒体 | 劳动关系 |
---|---|---|
2021 | 494 | 486 |
2020 | 501 | 494 |
年份 | 网络与新媒体 | 劳动关系 |
---|---|---|
2019 | 481 | 478 |
2018 | -- | 471 |
2017 | -- | 465 |
年份 | 网络与新媒体 | 劳动关系 |
---|---|---|
2019 | 531 | 524 |
2018 | -- | 528 |
2017 | -- | 503 |
专业简介:
劳动关系专业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通晓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劳动关系管理能力,能够胜任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校劳动关系专业,是继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知名院校后,全国成立的第五所劳动关系本科专业。本专业是我校重点特色专业,也是我省劳动关系领域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5年该专业被选为“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专业,获得省财政资助建设经费300万元。
本专业在学生培养上一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和省内外举行的各项赛事上屡创佳绩。从2013年以来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并在2015年获得了劳方组“一等奖”。
我校劳动关系专业拥有一支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并有一批在社会和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在本专业任教,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常凯、首都经贸大学冯喜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硕士生导师乔健为我院专业客座教授。2015年5月我院积极参与筹办首届“鲁台劳动关系论坛”,与海峡两岸多所高校的劳动关系专家们建立了学术交流活动, “鲁台劳动关系论坛”也被评为“2015年度山东省优秀对台项目”和“2015年山东社科论坛十佳研讨会”。目前已组建全省首家劳动关系研究基地——-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努力占领专业学术制高点。
我校劳动关系专业教育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突出劳动关系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在加强与各种类型企业的校企合作、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与非政府组织机构的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专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并且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小学期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立足经济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劳动关系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业规划。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本专业采用了三个方向的模块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在三个模块课程中自由选课。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人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经济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劳动关系理论、知识、能力和法律法规,掌握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理论政策研究,协调处理劳动力市场运行领域各种关系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关系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劳动关系理论、知识、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协调处理劳动关系事务的现代组织手段、程序和方法,能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和协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人事方向)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经济方向)
就业方向:在政府机关、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理论政策研究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领域的监控和管理工作。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关系管理方向)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在政府机关中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
主要课程: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业规划。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本专业采用了三个方向的模块课程教学,学生可以在三个模块课程中自由选课。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人事方向)
主要课程: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等。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经济方向)
主要课程: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心理学、人事经济学、工资学、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劳动关系专业(劳动关系管理方向)
主要课程: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国际比较、国际劳工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处理实务、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等。
专业代码:050306T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动态;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山西 | 劳动关系 | 理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 | 2 | ||
文科 | 2 | |||||||
辽宁 | 劳动关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吉林 | 劳动关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
文科 | 2 | |||||||
江西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2 | ||
劳动关系 | 2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科 | 2 | ||||||
劳动关系 | 2 | |||||||
山东 | 网络与新媒体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59 | ||
劳动关系 | 72 | |||||||
湖北 | 网络与新媒体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W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4 | (L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广西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文科 | 2 | |||||||
劳动关系 | 2 | |||||||
四川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陕西 | 劳动关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甘肃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文科 | 2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山西 | 劳动关系 | 理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444 | 71410 |
文科 | 501 | 14899 | ||||
辽宁 | 劳动关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16234 |
吉林 | 劳动关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6 | 40801 |
文科 | 456 | 9490 | ||||
江西 | 劳动关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3 | 70465 |
文科 | 554 | 15673 |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科 | 495 | 68613 | |||
文科 | 556 | 14842 | ||||
山东 | 劳动关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6 | 182844 |
网络与新媒体 | 494 | 163047 | ||||
广西 | 劳动关系(49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4 | 22301 |
网络与新媒体(4400元/年) | 理科 | 441 | 70321 | |||
文科 | 486 | 21686 | ||||
四川 | 网络与新媒体(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3 | 28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