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东北电力大学
一、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教学,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教学名师3人。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6门;先后获各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各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编著出版教材11部,其中有4部获省级教材奖。
本专业设有IT实训中心、物联网实验室和网络安全技术实验室以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11个研究室,配备了价值10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要。
目前毕业的:2届毕业生主要活跃在国内知名IT企业的相关岗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IT实训中心,引入企业化教育培训模式,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企业教育培训模式”有机结合,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的需要,不仅夯实了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软件工程专业素质,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设计、开发和测试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面向信息技术产业,能够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的IT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主干课程
软件工程、J2EE软件架构、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网络编程基础、软件测试技术、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UML与面向对象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JAVA高级程序设计等。
五、就业方向
在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学校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始建于1949年。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教学院系,4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和学术交流。
软件工程专业 (本科二批)-北华大学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能在软件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应用、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工程人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干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基础、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应用与管理工作。
学校概况
北华大学(标准代码10201)是吉林省省属规模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有本科专业82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由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品牌专业为引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652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42人,本科生23962人,来华留学生713人。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教学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形成了挑战杯、龙舟赛、电子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品牌,并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北华大学龙舟队近年来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取得了诸多优异成绩。曾获得中华龙舟大赛职业组总冠军、亚洲龙舟锦标赛冠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项目冠军,特别是2017年代表吉林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龙舟项目的比赛,获得2金1银1铜。学校高度重视足球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各校区均具有良好的足球教学及训练条件。